理论研究 | 陈献春:以首届“湘智兴湘”大会赋能“四湘行动”的思考

湘江瞭望 | 2025-09-15 15:32:18
星辰在线 | 作者:陈献春一审:王闻扬二审:黄斯达三审:唐小涛

  创新驱动核心是人才驱动。在全球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场景创新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当前湖南正处于两大战略节点:一是从“孔雀东南飞”转向“湘商回归”“校友回湘”“湘智兴湘”规模化发展的历史转折期,二是从借势全球化被动融入转向“湘企出海”主动引领的战略转型期。在双循环格局下,“四湘行动”(湘商回归、校友回湘、湘智兴湘、湘企出海)作为湖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其推进关键在于“湘智”——无“湘智”则“四湘行动”中“湘商回归”缺升级场景动能、“校友回湘”缺技术场景支撑、“湘企出海”缺国际场景竞争力。

  2025年9月中旬湖南省委、省政府将主办的首届“湘智兴湘”大会(以下简称“大会”),本质是“四湘行动”的“战略配套工程”与“智力供给核心”,二者存在三重关键逻辑关联:其一,大会是“四湘行动”人才短板的“填补器”,精准对接各环节场景化人才需求;其二,大会是“四湘行动”环节联动的“连接器”,以“湘智”打破壁垒、实现资源互通;其三,大会是“四湘行动”战略落地的“助推器”,将湖南场景创新优势转化为“四湘行动”发展实效。为充分发挥大会对“四湘行动”的赋能作用,本文基于场景创新方法论提出以下建议。

  一、精准搭建人才供给平台,靶向填补“四湘行动”场景人才缺口

  核心是紧扣当前“四湘行动”人才现实需求,将大会打造为“四湘行动”专属人才供给渠道,从源头解决“引才与用才脱节”问题,这是大会支撑“四湘行动”的首要功能,也是确保“四湘行动”突破瓶颈的基础前提。

  (一)把准主场定向,锚定“湘智”服务“四湘行动”核心路径。建议在大会主场明确“一环节一策”的智力支撑方案:针对“四湘行动”中“湘商回归”升级需求,发布低碳转型、高端制造场景人才招募计划;针对“校友回湘”技术需求,组建农业科技、先进制造场景攻坚专班;针对“湘企出海”国际需求,开设跨境技术、合规运营场景人才对接专场。同步发布《“四湘行动”场景化人才需求白皮书》,让大会引才始终围绕“四湘行动”实际需求展开,避免“为引才而引才”。

  (二)做实专场补位,聚焦“四湘行动”细分场景精准引才。结合“四湘行动”各环节场景差异,依托大会7场专场实现“精准补位”:“湘商回归”缺低碳技术人才,可通过“海峡两岸绿色低碳交流会”定向邀约专家;“校友回湘”需农业科技人才,可借助“乡村振兴国际科技人才交流”活动对接资源;“湘企出海”急缺跨境转化人才,可联合“中科院院所湖南行”搭建合作桥梁。通过“一场对接一环节、一岗匹配一场景”,让大会成为“四湘行动”人才的“定制补给站”。

  (三)强化配套落地,推动“湘智”直接嵌入“四湘行动”实践。建议以大会配套活动为抓手,组织人才与“四湘行动”项目开展“面对面”对接:安排海外工程师进驻“校友回湘”制造企业,现场敲定联合研发方案;邀请国际合规专家为“湘企出海”项目提供定制化咨询;协助产业升级专家与“湘商回归”企业签订技术服务协议。此举可让大会从“引才平台”升级为“四湘行动”场景落地的“实战平台”,实现“引才即赋能、签约即落地”。

  (四)重视数据提效,建立“湘智—四湘行动”智能匹配机制。建议依托大会超1.5万条数据的湘智人才库,构建“人才标签—场景需求”匹配系统:为人才标注“跨境技术”“低碳转型”等场景适配标签,为“四湘行动”项目明确“技术攻坚”“市场拓展”等需求关键词,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需求一键匹配、人才精准推送”。这既能提升大会引才效率,也能确保“湘智”高效服务“四湘行动”,避免资源浪费。

  二、强化环节衔接联动,激活“四湘行动”整体协同效能

  核心是将大会作为“四湘行动”的联动载体,以“湘智”为纽带串联“四湘行动”技术、资本、市场要素,推动“四湘行动”从“单点推进”向“整体突破”转变,这是大会区别于普通引才活动的核心价值,也是“四湘行动”实现规模化效应的关键。

  (一)加强人才联动,建立“四湘行动人才共享池”。针对大会集聚的超800位海内外精英人才,建议组建“四湘行动人才共享池”:允许跨境技术专家同时服务“湘商回归”(产业升级)与“湘企出海”(技术输出),支持农业科技人才同步支撑“校友回湘”(乡村振兴)与“湘商回归”(农产品加工),通过“一人多岗、弹性调配”,最大化释放“湘智”价值,形成“四湘行动”人才互通格局。

  (二)加强项目联动,将大会签约项目纳入“四湘行动”重点库。这次大会将签约的30多个项目(科研合作与转化金额超20亿元)是“湘智”与“四湘行动”深度绑定的核心载体,建议将这些项目全部纳入“四湘行动”重点项目库,给予专项支持:对院士团队与“湘商回归”企业共建的研发站,优先保障用地、资金需求;对海外人才与“湘企出海”项目签订的技术授权协议,提供跨境税务、法律配套服务;对“校友回湘”技术落地项目,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通过项目固化,让大会成果转化为“四湘行动”长期竞争力。

  (三)加强战略联动,制定“湘智赋能四湘行动”专项方案。建议以大会为契机,出台《“湘智赋能四湘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三大升级路径:引导“湘智”助力“湘商回归”从“传统制造”向“高端研发”转型,推动“校友回湘”从“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升级,支持“湘企出海”从“产品出口”向“品牌输出”跨越。通过战略联动,让“四湘行动”形成“湘商聚产业、校友拓技术、湘智强创新、湘企扩国际”的协同格局,实现“1+1+1+1>4”的突破效应。

  三、优化长效保障生态,推动“湘智”与“四湘行动”共赢发展

  核心是依托大会构建“引才—用才—留才”全链条生态,确保“湘智”长期服务“四湘行动”,这是大会赋能“四湘行动”的延伸价值,也是“四湘行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夯实平台支撑,打造“四湘行动”专属场景化平台。建议以大会为起点,加快推进“四湘行动”配套平台建设:为“湘商回归”建设产业中试基地,为“校友回湘”搭建科研设备共享平台,为“湘企出海”设立国际技术交流中心。同时,将“1+2”国家实验室体系、“4+4科创工程”等省级平台资源向“四湘行动”项目倾斜,让“湘智”有施展空间,避免“有人才无平台”。

  (二)强化服务保障,设立“四湘行动人才服务专窗”。建议在大会后保留“四湘行动人才服务专窗”,提供全周期服务:为“湘企出海”人才办理跨境签证加急、海外医疗保障;为“湘商回归”专家协调子女入学、住房安置;将“湘智”参与“四湘行动”场景创新的成效纳入职称评定、人才奖励“绿色通道”。通过优质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增强“湘智”对“四湘行动”的归属感。

  (三)推动循环赋能,建立“四湘行动反哺湘智”机制。建议出台“四湘行动反哺湘智”政策:从“湘商回归”企业税收中提取一定比例设立人才发展基金,用“校友回湘”项目收益建设人才社区,依托“湘企出海”海外渠道引进高层次“湘智”。通过这一机制,形成“湘智越多—‘四湘行动’越强—生态越好—湘智越聚”的正向循环,让大会成为“湘智”与“四湘行动”长效共赢的“纽带”。

  综上所述,首届“湘智兴湘”大会并非孤立的引才活动,而是湖南省委、省政府为推进“四湘行动”量身打造的“战略配套工程”——既是“四湘行动”人才短板的“填补器”,也是“四湘行动”环节联动的“连接器”,更是“四湘行动”战略落地的“助推器”。建议以大会为抓手,通过精准搭台补人才缺口、强化联动提协同效能、优化生态促长效共赢,推动“湘智”深度赋能“四湘行动”,切实将湖南场景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实效,为打造国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坚实支撑,助力“四湘行动”在全球竞争中突破瓶颈、释放更大发展效能。

  (本文作者陈献春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亚洲青年领袖论坛首席专家)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