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 刘志成 张翠英 刘硕:锚定“两个服务”目标 为交通强国教育强国贡献湖南铁道力量

职业教育应该怎样定位?或者是职业院校办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从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服务需求、就业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到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的“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就是要做到“两个服务”: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又可以包括服务行业产业发展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两个方面。
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轨道交通产业蓄势腾飞,孕育于这股浪潮中的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自2000年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便肩负起轨道交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时代使命。回望学校高职发展征程,学校历经了个关键阶段:第一阶段是过渡奠基期(2000年-2005年),重要标志是2004年学校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完成了从全国重点中专到合格高职院校的华丽转身。第二阶段是示范建设期(2006年-2009年),重要标志是2006年学校入选首批28所国家示范校,三年的建设锻造了学校核心竞争力,学校以“企业办学校、学校办企业”的鲜明特色亮相全国职教舞台。第三阶段是内涵深化期(2010年-2015年),在后示范时期,学校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优化专业设置、深化课程教材等内涵建设,示范效应持续放大、辐射效果更加明显,重要标志是2013年学校对接轨道交通产业链的以群建院。第四个阶段是卓越提升期(2016年-2018年),重要标志是学校全力建设湖南省卓越校,办学水平跻身全国前列。第五阶段是双高引领期(2019年-2024年),学校借首轮“双高校”建设全方位提升服务能力,建成两个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双高校中期绩效评价和终期绩效评价获得“双优”。
一代代湖铁人持续的奋斗、一代代湖铁人无上的荣光。贯穿始终的核心逻辑是对“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服务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两大目标的矢志坚守,从湘江之滨的株洲出发,到立足湖南、辐射全国、走向世界,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推动教育链、人才链深度耦合到创新链、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构建“双主体协同、双引擎驱动”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金名片”淬炼人才基石,为职业教育服务国之大者提供生动注解,实现从“示范引领”到“战略支撑”的能级跃迁,彰显服务交通强国、教育强国的“湖南铁道担当”。
一、服务领域:从行业到区域的延伸(2006-2009)
为贯彻落实精神2005年10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增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2006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学校依托“企业办学校、学校办企业”的校企合作优势艰难跻身国家首批28所示范高职建设行列。学校进一步优化了服务定位:“立足行业,面向社会;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主动服务铁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战略,主动服务学生及学生家长对高职教育质量的需求。”2006年至2009年的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学校以专业群建设为核心,完善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广“订单式”培养,建立了“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运行模式,建成集教学、培训、生产、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区域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在这个阶段,学校从服务中国南车集团及上下游企业,逐步延伸到服务湖南省、株洲地区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校办企业成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供应链上的重要环节,学校成为了行业和周边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学校服务面向从相对单一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逐步延伸到轨道交通运营领域。人才培养目标从技能首位转变为职业素质首位,毕业生就业率持续提升,到2008年时达到了97.1%。学校在基于ISO9001:2000的质量管理体系、“三阶段浮动管理、三层次目标驱动、四途径组织保障”的“三三四”顶岗实习模式、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等方面形成了示范,成为了高职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与推广者。
二、服务半径:从湖南到全国的辐射(2010-2015)
2010年7月,《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继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后,启动了100所国家骨干校的建设。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要“服务需求、就业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了“五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学校在后示范建设阶段,响应武广高铁开通、长株潭城轨网络扩建、全国各大城市地铁建设和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全国18家铁路局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及时增设了城市轨道交通、铁道通信信号等专业,形成了覆盖普铁、高铁、地铁全产业链的专业体系,并于2013年按照“以群建院”原则,成立了铁道牵引与动力学院、铁道供电与电气学院、铁道车辆与机械学院、铁道通信与信号学院和铁道运营与管理学院,全面深化学校内涵建设。
在这个阶段,学校由企业办学转变为省企共建模式,学校与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昌铁路局等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全国18家铁路局和各大地铁公司输送轨道交通类人才。学校在保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类专业优势的同时,轨道交通运维类专业不断做强做大,服务半径从湖南辐射到全国各大铁路局和地铁公司。学生培养向“一专多能”深化,具有“火车头精神”的特质逐步凸显。学校的校企深度合作的专业建设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模式在全国推广,国家级课程和国家级规划教材数量全国高职院校领先。
三、服务能力:从单一到综合的提升(2016-2018)
2014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要求。随后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及时把握湖南省卓越校建设契机,成为首批8所卓越校建设单位之一。提出了“轨道交通延伸到哪里,产品卖到哪里,学校的人才服务支撑就到哪里”的服务定位和“铸造一流的专业、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质量、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文化”的建设目标。结合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系统规划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运输和电子信息技术三个特色专业群的建设。建设期间,新增高速铁路客运乘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等3个轨道交通类专业,至2016年,招生专业数达36个,铁道和城轨专业(方向)达到16个,铁道类专业在校生超过70%。推行“岗·课·证”相融通的“1+N ”证书制度,探索“中高本” 衔接人才培养。
这一阶段,学校服务行业企业从相对单一的人才供给、员工培训发展到技术服务、文化交流。毕业生本地就业率持续提升,服务本地中小微企业能力提升。服务学生成长方面,构筑了完整的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努力培养具有“阳光心态、用心做事、成就你我”湖南铁道特质学生。学校逐渐成为具备国际水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高地、轨道交通产业技术技能积累高地、引领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四、服务格局:从国内到全球的升格(2019-2024)
2019年1月,国务院下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吹响了职业教育新一轮改革的冲锋号。同年,《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对建设“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进行了系统部署。学校又一次把握了发展机遇,成为了56所“双高校”建设单位之一。我们提出了“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服务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学生高质量成长成才”四个高质量服务目标,全面对标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和省市产业发展规划,系统设计了包含“一个加强、四个打造、五个提升”的10大项目44项任务,并同步建设铁道机车车辆制造与维护专业群和铁道机车专业群两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经过全体湖铁人五年的艰辛努力,截止2023年底,产出了国家教学成果奖、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一大批标志性成果,累计取得省级以上标志性成果1773项(其中国家级330项),学校在中期绩效和终期绩效评价中获得“双优”,交出了一份亮点足、成色实、增量显的优异“双高”答卷。
这一阶段,学校在全面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和服务企业技术革新能力的同时。强化了服务中国中车“走出去”能力的提升,学校秉承与中国中车血脉渊源的天然优势,紧跟中国轨道交通走出去步伐,与俄罗斯、德国、泰国、马来西亚等13个国家(地区)的30个教育机构、跨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教师培训、学生实习、课程联合开发、学生联合培养、留学生培养、轨道交通产业人才培训、产品联合开发等数十项合作。2023年至今,跟随中国中车在马来西亚、墨西哥、土耳其成立了“高铁工坊”。2023年9月27日,央视新闻报道了湖南铁道职院优秀毕业生、中车技能专家、现任中车株机公司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售后服务站站长魏功益。在学生培养方面,优化升级后的“家国情怀、宽广视野、阳光心态、火车头精神”湖南铁道特质更加鲜明。在职业教育领域,学校向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贡献了“湖南铁道模式”,向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站在“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盛装启航的历史方位,学校将进入第六个阶段(战略跃迁期)的发展,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指示批示,精准对接国家交通强国、教育强国战略,深度融入株洲“制造名城”能级提升、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实现,高站位布局第二期“双高计划”建设、高效稳妥落实“两优”方案助推申本、高水平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努力创建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以实际行动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湖南铁道力量。(作者单位: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星辰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