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 陈献春:场景招商全周期管理方法论

湘江瞭望 | 2025-08-17 22:40:13
星辰在线 | 作者:陈献春一审:李可欣二审:邓佳莹三审:唐小涛

  一、场景招商全周期管理的时代必然性

  在数字经济重构产业逻辑的背景下,区域竞争已从“政策红利比拼”转向“场景价值争夺”,传统招商模式因阶段割裂、重短期引进轻长期运营等局限,难以适应要素快速流动的新需求。场景招商是以场景为核心载体,通过系统性整合生态、文化、科技、制度等要素,构建具有价值共鸣的场域系统,吸引企业、人才、资本等多元要素集聚的新型招商模式;场景招商全周期管理则是围绕场景从培育到成熟的完整生命周期,构建“需求识别—机会释放—资源匹配—迭代优化”的闭环管理体系,通过全流程协同动态提升招商效能。这一方法论旨在破解传统招商的短视化、碎片化问题,推动招商工作向精细化、长效化转型,深度契合场景创新经济学中“要素协同创造价值”的核心命题。本文基于场景创新经济学理论,结合场景招商典型案例,系统阐释“场景三力”(场景引力、场景力和场景生产力)的内在关联及场景创新经济学三大规律(流动创造价值规律、连接重构价值规律、场景定义价值规律)的作用机制,解析“需求锚定(Demand)—机会释放(Opportunity)—智能匹配(Match)—动态迭代(Iteration)”的DOMI操作闭环,为场景招商全周期管理提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操作框架。

  二、“场景三力”的基本内涵与场景招商全周期管理的逻辑关联

  场景招商全周期管理的有效性,根植于对“场景三力”的精准把握与系统运用,三者构成场景价值创造的核心链条,与场景招商全周期管理形成“动能—载体”的深度绑定,是理解该方法论的理论基石。

  (一)“场景三力”的内涵关联

  “场景三力”是场景系统价值创造的核心构成,场景引力是要素集聚的基础动能,场景力是价值转化的中间枢纽,场景生产力是最终价值输出的体现,三者通过场景创新经济学三大规律形成动态增强循环。场景引力的跨界聚合性(如江西景德镇陶溪川整合工业遗产与艺术资源)为场景力提供要素素材,场景力的连接重构能力(如深圳前海通过“需求清单+能力清单”搭建供需网络)推动场景生产力突破线性增长,场景生产力的价值输出(如成都宽窄巷子的文旅商业融合)反哺场景引力持续增强,形成“场景生产力→场景力→场景引力→要素集聚→场景生产力提升”的正向闭环,支撑场景价值的持续迭代。

  (二)场景引力的内涵界定

  场景引力是场景创新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指特定时空场域通过生态、文化、科技、制度等要素的系统性设计与有机耦合,形成的可持续要素吸附与聚合能力,区别于传统招商依赖政策优惠的短期刺激,具有内生性与长效性特征。其吸引力源于要素间的价值共振:生态要素提供物理承载基底(如合肥骆岗公园的机场跑道改造),文化要素注入情感认同内核(如成都宽窄巷子的川西民居活化),科技要素赋予动态进化能力(如上海模速空间的算力调度系统),制度要素降低交易成本(如重庆的订单式场景规则),四者协同构建起不依赖短期政策、随要素优化而增强的持续吸引力。

  (三)场景招商全周期管理的逻辑起点

  场景招商全周期管理以场景引力的“培育—释放—维持”为主线,将招商过程划分为有机衔接的阶段并实施精准施策,其底层逻辑是“价值共生”,即通过挖掘区域资源的潜在价值,转化为企业可感知的盈利机会,构建“企业获利—区域发展”的良性循环,彻底替代传统“政策让利”的路径依赖。这一逻辑强调供需双方基于场景的价值共创,与场景创新经济学“协同创造价值”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合肥低空经济场景通过开放基础设施资源实现政企共赢,无锡梁溪区通过低空场景清单精准链接企业需求,均印证了这一逻辑对全周期管理的理论支撑作用。

  三、场景招商全周期管理的操作框架与核心任务

  场景招商全周期管理围绕场景引力生命周期,构建“需求锚定—机会释放—智能匹配—动态迭代”的DOMI操作闭环,各阶段聚焦专属任务且有机联动,以场景创新经济学三大规律为指导,推动“场景三力”有序转化。

  (一)通过需求锚定,为场景引力定向

  需求锚定阶段的核心任务是精准识别区域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痛点,明确场景引力的聚焦方向,为场景设计提供精准定位,这一过程需依托场景引力的靶向性特征,运用ECHO理论(从环境、文化、技术、人本、运营五大要素维度)开展系统诊断,环境维度关注生态基底与空间承载能力,文化维度挖掘在地符号与情感认同,技术维度评估数字基建与创新适配性,人本维度聚焦用户体验与需求满足,运营维度考量可持续盈利模式,通过多维度分析锁定场景核心价值。成都在低空经济场景规划中,通过ECHO理论全面评估空域环境承载力、地域文化融合潜力、技术落地条件、用户体验诉求及长期运营可行性,最终锁定“物流、旅游、应急”核心领域;无锡梁溪区同样基于该理论梳理区域资源与需求明确场景定位,均体现场景定义价值规律——通过多维度诊断框定要素价值方向,确保场景引力与目标需求高度匹配,为后续招商筑牢基础。

  (二)通过机会释放,将场景引力转化为场景招商动能

  机会释放阶段的核心是借助场景力的适配力与内容力,将潜在的场景引力转化为企业可感知的招商吸引力,具体通过制定“场景机会清单”明确合作模式、利益分配机制,并以空间轻量化改造、基础设施开放等方式降低要素进入门槛。合肥开放机场设施形成低空经济“测试—落地”全链条机会,上海杨浦长阳秀带将老厂房改造为“即插即用”空间,均依托流动创造价值规律——通过降低要素流动与进入成本,促进企业等要素向场景集聚,使潜在场景引力转化为实际招商动能。

  (三)通过智能匹配,提升场景引力的转化效率

  智能匹配阶段的核心是通过场景力的连接力打破信息壁垒,实现场景资源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减少场景引力在转化过程中的损耗,关键在于搭建动态招商数据平台整合信息,并通过专场对接会、项目路演等活动促进要素交互。江西“招商一张图”数字化平台整合全省资源,深圳前海发布“需求清单+能力清单”搭建对接桥梁,均以连接重构价值规律为核心——通过要素网络优化与互动强化,提升场景引力向场景生产力的转化效率。

  (四)通过动态迭代,维持场景引力的长期活力

  动态迭代阶段的核心是根据场景生产力的输出反馈,持续优化场景设计与运营策略,确保场景引力长期保持活力,具体通过建立数据监测机制跟踪要素互动效果、推行风险共担的合伙人制度激发参与活力、定期更新机会清单响应市场变化。深圳智能网联汽车场景调整道路开放范围,重庆动态更新智慧城市场景清单内容,均综合运用三大规律——通过要素持续流动、连接网络优化与场景价值重定义,形成“场景生产力提升—场景引力增强”的良性循环,保障场景系统持续进化。

  四、场景招商全周期管理的实施保障

  实施保障机制是场景招商全周期管理有效落地的制度支撑,通过构建协同、规范、长效的机制,确保“场景三力”循环顺畅与DOMI闭环高效运转,强化场景创新经济学规律的实践转化。

  (一)协同联动机制

  协同联动机制旨在促进内部跨部门及区域间的资源协同,为要素自由流动创造环境,契合流动创造价值规律,通过建立跨部门工作小组、区域协作平台等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互通。广州通过跨部门协作推进“市场+资源+应用场景”模式,长三角城市建立区域场景招商协同机制,均保障了要素在不同场景、不同区域间的高效流动,为场景引力培育提供基础条件。

  (二)协同治理机制

  协同治理机制通过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为场景力要素连接提供组织保障,支撑连接重构价值规律,通过成立场景管理机构协调利益关系、解决合作矛盾。成都通过场景管理机构统筹“1+3+N”产业孵化机制,杭州邀请企业代表参与数字经济场景治理,均强化了要素网络的协同效能,提升场景力的价值转化能力。

  (三)清单管理制度

  清单管理制度通过明确“四清单”(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机会清单、项目清单),为场景定义价值规律提供规则支撑,使场景价值的创造与传递规范化、透明化。南京场景招商基金依托清单明确资金投向,成都动态更新“场景机会清单”,均通过清晰界定要素与机会,增强企业参与场景的确定性与积极性。

  (四)风险共担机制

  风险共担机制针对场景创新的不确定性,通过分散风险保障要素持续参与,借助产业基金、保险产品、政企对赌等方式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上海模速空间“算力投资+订单对赌”模式,合肥新能源汽车场景的政府引导基金,均通过风险共担激发企业参与热情,保障场景生产力的持续输出。

  (五)评估反馈机制

  评估反馈机制通过设置场景引力指数,从要素集聚度、价值产出效率、要素互动频率等维度量化评估场景引力,强化场景生产力对场景引力的反哺,定期收集数据并调整策略。通过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动态优化场景的基础设施与业态布局,确保场景引力随要素互动持续增强,形成管理闭环的自我优化能力。

  (六)常态化推进机制

  常态化推进机制通过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场景创新经济学三大规律持续生效,通过制定计划、明确责任、定期督查保障工作连续性。广东常态化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场景招商推介会,杭州每月更新“城市机会清单”,均保障了场景招商各环节的有序衔接,维持全周期管理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五、场景招商全周期管理分阶段推进策略

  分阶段推进策略按照场景生命周期的演进规律,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与实施重点,引导场景招商全周期管理有序开展,确保“场景三力”循环逐步深化。

  (一)前期筹备阶段

  前期筹备阶段的核心是为场景引力培育奠定基础,重点开展场景诊断、团队组建与数据库搭建,深入分析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与市场需求,组建具备跨领域能力的专业招商团队,整合各类招商信息。无锡梁溪区在发布低空场景清单前完成系统调研与团队组建,通过精准的前期筹备,确保场景定位与区域禀赋、市场需求高度契合,为后续引力释放提供清晰方向。

  (二)中期执行阶段

  中期执行阶段的核心是推动场景引力向场景生产力转化,重点发布机会清单并推动企业落地,向市场公开场景合作机会与支持政策,提供“一对一”服务协助企业解决注册、资源对接等落地问题。杭州通过“城市机会清单”推动企业快速落地,合肥为低空经济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通过高效执行实现要素初步集聚,形成场景生产力的首次价值输出。

  (三)长期运营阶段

  长期运营阶段的核心是维持场景引力的长期活力,重点建立迭代机制并培育场景生态,根据市场反馈与技术革新优化场景设计,通过举办行业活动吸引更多要素集聚,推动企业间合作创新。上海模速空间每月更新场景需求,成都宽窄巷子持续优化业态与体验,通过生态培育完成“场景引力-场景力-场景生产力”循环,实现场景价值的持续增长与竞争力的稳步提升。

  综上所述,场景招商全周期管理方法论的核心是通过DOMI操作闭环,依托“场景三力”的动态关联及场景创新经济学三大规律,实现招商从“碎片化政策让利”到“系统性价值共生”的升级,适应数字经济下要素快速流动、价值共创的特点。在实践中需把握三个关键:一是以场景引力为核心,充分运用场景创新经济学三大规律,通过要素流动、连接重构与价值定义增强场景对要素的持续吸引力;二是强化阶段衔接,确保“场景引力-场景力-场景生产力”循环顺畅,实现招商各环节的高效协同;三是结合数字化工具与人性化服务,提升招商效率的同时保持场景温度,增强要素归属感。通过这套方法论,区域可构建独特的场景竞争优势,实现招商效能的质变,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本文作者陈献春系亚洲青年领袖论坛首席专家,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