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 严永旺 汤佛:高质量网络文化赋能高校天朗气清网络生态建设

原标题:高质量网络文化赋能高校天朗气清网络生态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在信息化浪潮深刻重塑人类文明格局的今天,网络空间已成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高校作为思想文化创造与传播的前沿阵地,理应勇担重任,用高质量网络文化的强大引擎,高校天朗气清网络生态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立心固本:锚定价值坐标,夯实思想根基
一是要高举思想旗帜,把牢价值航向。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网络内容创作传播的核心灵魂,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精准触达、生动阐释、深入人心,确保高校网络空间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二是要深耕理论武装,铸牢信仰根基。要构建线上线下融合、覆盖全体师生的常态化理论学习教育网络体系,通过打造权威解读、深度阐释的理论传播精品来推动理论学习从“入眼入耳”到“入脑入心”,切实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认同。三是要弘扬主流价值,涵育时代新风。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融入校园网络文化产品与服务,通过大力宣传师生身边的任何事来旗帜鲜明倡导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行为准则,引导师生在网络空间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自觉做文明风尚的传播者和守护者。
深耕厚植:淬炼内容品质,供给精神滋养
一是要锻造思想文化精品力作,催生立得住、传得开的网络经典。要聚焦时代主题与青年关切,组织力量创作兼具思想深度、艺术高度和情感温度的网络文化精品来强化价值引领与审美表达,形成具有持久生命力与广泛影响力的网络文化“硬通货”。二是要实施青年话语精准传播,打造听得懂、乐于转的语言范式。要深入研究青年学生网络表达习惯与接受心理,将宏大叙事转化为青春话语、网感叙事,并用网言网语、鲜活案例来增强内容的亲和力、感染力与共情力,使主流价值理念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生根发芽。三是要深化网络知识普惠供给,弥合技术性、素养性的数字鸿沟。要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发普及性强、易获取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科普短视频、实用工具包来提升师生网络信息甄别、安全防护、伦理规范、媒介创作等核心素养,确保网络文化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全体师生。
智驱融合:激活传播引擎,赋能生态创新
一是要拓展全媒体传播矩阵,构建立体传播“新格局”。不仅要整合校报、官网、官微与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资源,来构建统一策划、多元生成、分众投放、协同联动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也要打通平台壁垒,实现优质内容“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端发布”来提升主流声音的覆盖广度与传播效能。二是要依托沉浸式场景再造,打造深度体验“新空间”。一方面,要积极运用VR/AR、元宇宙等前沿技术,来打造虚拟校史馆、红色教育基地、线上实践课堂等沉浸式网络文化空间。另一方面,通过情境模拟、角色代入、互动叙事等创新形式,增强用户的在场感、参与感和体验感,使思想教育、价值引领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要通过数智化技术运用,激发多元共创“新活力”。要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精准洞察师生网络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数智技术来搭建低门槛、易操作的网络文化共创平台,鼓励师生创作、分享优质内容,形成技术赋能、师生参与、开放共享的网络文化生产新生态。
协同共治:健全长效机制,筑牢发展基石
一是要构建纵向到底与横向到边的一体责任“共同体”。不仅要压实党委主体,宣传部门牵头,院系属地,师生参与的责任,形成纵向贯通、层层负责的责任链条,也要强化宣传、学工、教务、网信、保卫等职能部门横向协同,实现资源共享、问题联治、责任共担,凝聚齐抓共管合力。二是要织密风险预警与问题处置的综合治理“防护网”。不仅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校园网络平台实时监控,精准识别意识形态安全、网络安全及舆情风险隐患,也要建立健全覆盖发现、研判、上报、处置、反馈的高效运行机制,确保问题迅速响应、科学决策、有效处置,将风险化解于萌芽。三是要完善正向激励与负向约束的闭环评价“双引擎”。不仅要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创作精品、传播正能量、参与治理的集体与个人予以表彰激励,也要将网络素养、网络行为规范纳入师生评价体系,对失范行为明确负面清单并严格问责,形成奖优罚劣、导向鲜明的长效驱动机制。
[作者严永旺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宣传统战处处长;作者汤佛系星辰在线教育工作室主任。本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培养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编号:XSP2023FXC054)研究成果。]
【来源:湖南工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