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 严永旺 孙琳:四位一体 筑牢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原标题:四位一体,筑牢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在信息技术深刻变革、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的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和未来人才质量。高校需构建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筑牢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明责铸盾:压实主体责任,构建协同“联动防线”
一是要强化党委核心领导,把稳意识形态正确方向。高校党委要切实履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通过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定期研判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挑战,确保办学治校和网络育人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二是要厘清部门协同责任,凝聚齐抓共管强大合力。要清晰界定学校各部门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与协同边界,通过建立跨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宣传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杜绝责任盲区。三是要压实基层主体责任,确保决策部署执行到位。不仅要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有效传导至院系、班级、社团等基层单元,通过明确各基层党团组织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等的直接责任,也要建立健全督查问责机制,确保各类决策部署在基层不折不扣落实,激活“神经末梢”。
清源净网:强化内容治理,构筑清朗“网络生态”
一是要把紧信息“入口关”,加强网络信息源头治理。要通过加强对校园APP、公众号、网站、论坛等自有平台的管理,规范信息采编发流程,通过强化网络接入实名认证和内容过滤技术应用,从源头上严防各类有害信息、错误思潮向校园网络空间渗透。二是要擦亮网络“巡逻哨”,做实网络风险监测预警。不仅要综合运用技术手段与人工巡查相结合进行全天候、无死角监控,也要提升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研判预警能力,建立分级分类响应预案,确保各类风险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三是要打好治理“组合拳”,维护网络空间纯净清朗。一方面,要综合运用法律、技术、教育、管理等多种手段依法依规处置网络谣言、诈骗、暴力、色情等违法违规信息及账号;另一方面,要畅通师生举报渠道,及时有力批驳错误观点和有害言论,旗帜鲜明开展舆论斗争,持续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扩容强基:创新阵地建设,壮大主流“传播声量”
一是要拓展融合传播平台矩阵,让阵地支撑更加“有力”。不仅要通过优化整合校园官方网站、校内广播电视、电子屏、新媒体平台来建设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的全媒体传播矩阵,也要重点打造1—2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校级核心平台,作为传播主流价值、展示学校形象的主阵地和主枢纽。二是要提升主流价值传播效能,让价值引领更加“有效”。要在深入研究大学生接受习惯的基础上,精心策划设置议题,将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价值转化为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产品,提升主流价值内容的到达率、阅读率、互动率和认同度。三是要创新校园网络内容表达,让思想浸润更加“有味”。要鼓励师生运用网言网语、青年话语创作生产具有思想深度、时代温度、青春气度的网络文化精品,将宏大叙事融入身边故事,使思想教育内容更具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固本培元:深化素养教育,锻造学生“思想铠甲”
一是要深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让网络主流思想根基更“稳”。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络法律法规、网络伦理道德等内容有机融入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认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二是要强化网络媒介素养培育,让学生信息甄别能力更“强”。要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纳入通识教育或必修环节,通过系统讲授信息检索、内容辨识、批判性思维、隐私保护、网络安全、反诈防骗等知识与技能来提升学生科学用网、理性表达、有效防范网络风险的能力。三是要发挥朋辈榜样示范作用,让校园网络清朗氛围更“浓”。要选拔培养一批政治坚定、能力突出、在学生中有影响力的网络文明志愿者、校园好网民、学生骨干等担任“朋辈导师”来参与网络空间治理,以身作则带动身边同学文明上网、理性表达,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作者严永旺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宣传统战处处长;作者孙琳单位为星辰在线。本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培养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编号:XSP2023FXC054)研究成果。]
【来源:湖南工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