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 向阳 彭清萍:“苏超”成功出圈对办好“湘超”的启示

原标题:“苏超”成功出圈对办好“湘超”的启示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成功出圈,实现了从“小众赛事”到“大众关注”的跃迁,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成功样本。“苏超”成功出圈,对即将开赛的湖南省足球协会超级联赛(以下简称“湘超”)乃至中国“草根”体育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
增强本土化叙事,激活地域认同感。一是打造城市IP。“苏超”实行“一城一队”赛制,将足球比赛上升为城市尊严战,足球成为展示地方活力的新载体。“湘超”以14个地级行政区划为单位组队,可以将球队与地方文化符号深度绑定,深挖湖湘文化与地方文化特色,设计具有湖湘特质的联赛标识,营造各具特色的主场氛围,打造专属的足球文化,利用地域归属感激发球迷热情。二是深度下沉基层。“苏超”构建了从村级到省级的完备金字塔形赛事体系,这点可以在火爆网络的江苏沛县“村界杯”足球比赛中得到印证。“湘超”要想实现发展壮大,必须构建完善的赛事体系,推动联赛向县级市、区级联赛下沉,努力形成“社区/乡镇联赛——区/县级联赛——市级联赛——湘超”的晋级通道。三是鼓励全民参与。“苏超”打破了职业足球比赛的高门槛,邀请“草根”球员参与,营造了“全民足球”的氛围感。“湘超”应降低参赛门槛,扩大覆盖面,积极吸纳“草根”球员组队参赛,让更多社会大众参与进来,持续增强“我的联赛”归属感。
创新轻量化传播,获取社会关注度。一是增强趣味体验。“苏超”因“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楚汉之争”等网络名梗迅速破圈,实现“病毒式”营销。“湘超”应提前做好营销策划,引入“城市德比(体育术语,特指同一城市内两支球队之间的对抗,常见于足球领域)”“明星公益赛”等话题性场次,增强娱乐性。立足湖南独特的社会文化土壤,充分调动网友的创作热潮,深入发掘城市之间的文化关联,精准凝练地方文化标签,持续推进地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二是优化传播策略。“苏超”与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合作,联合地方融媒体加速传播,抖音话题播放量迅速破亿,形成了巨大的流量效应。“湘超”可以借力湖南媒体资源,组建专业新媒体团队,做好赛事直播与短视频内容制作。创新推出“方言解说”“场外花絮”等轻量化内容,打造“网红”球员、球队。探索足球与综艺、文旅结合的创新传播方式,吸引更多受众群体。三是强化跨界联动。“苏超”将足球与文化旅游结合,创新推出各类特色活动,例如盐城的“观鸟+观赛”套餐、常州的“9.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等,持续带动旅游和消费热潮。“湘超”也可加强文旅联动,结合地域文旅资源,推出特色门票套餐,用心打造“足球+旅游”线路,并在赛场融入地方非遗、特色美食等元素,增强“湘超”的消费价值,达成“一场球赛带火一座城”的经济效应。
强化商业化协同,提升联赛生命力。一是注重政府引导。江苏省将城市足球联赛作为文体旅融合的重要抓手,并将“苏超”纳入全民健身计划。在提供场地、资金等基础保障的同时,给予赛事一定的自主权。“湘超”的发展也需要体育主管部门和足协加强顶层设计,将“湘超”及基层联赛体系建设作为全民健身和体育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推出更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并与相关部门建立有效协作机制,在政策、资金、场地、安保等方面提供切实保障。二是强化专业运营。江苏省通过体育局、足协与地方企业的深度合作,搭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运作模式,引入苏宁体育负责赛事运营。“湘超”也需要与本土专业赛事运营公司深度合作,明确赛事分工与商业化战略,提升赛事组织、商务开发、宣传推广等专业运营能力。三是加大商业开发。“苏超”推行赞助分层策略,在吸引银行、汽车品牌等冠名赞助商的同时,也为本地餐饮、体育用品等中小商家提供区域合作机会。“湘超”应深度挖掘地方企业潜力,重点瞄准地方龙头企业、知名品牌等进行招商,也为中小商家提供个性化赞助套餐,同时开发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周边衍生品,探索短视频平台衍生收入模式,持续增强联赛造血能力。
(作者分别系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警体训练部讲师、湖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湖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