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 胡思平:“芳草计划”赋能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育人实践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红色文化育人已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命题。湖南省“芳草计划”以其对本土红色资源的系统性挖掘与创新性转化,为高职院校突破传统思政教育瓶颈提供了历史性契机。作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如何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与职业教育的实践特质有机融合?如何依托“芳草计划”的政策红利与资源优势,构建起具有职教类型特色的红色育人体系?这不仅关乎职业教育文化传承功能的实现,更影响着新时代“红色工匠”培养的深层逻辑。
湖南“芳草计划”与高职教育的价值耦合
湖南“芳草计划”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弘扬红色精神为核心目标,通过系统性整合文化遗产、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生根。这一计划与高职院校的育人使命高度契合:一方面,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与职业教育强调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具有内在统一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能够通过产教融合、实践育人等特色路径,赋予红色文化传承新的时代内涵。
从教育逻辑来看,“芳草计划”强调的“在地化”文化资源开发模式,为高职院校突破传统思政教育同质化困境提供了突破口。湖南拥有毛泽东同志故居、通道转兵纪念馆等300余处红色遗址,这些资源通过“芳草计划”的数字化整理与活化利用,转化为可融入专业教学的生动教材。例如,机械类专业可结合“军工精神”讲述抗战时期湖南兵工厂的技术创新史,旅游管理专业可将红色研学路线设计纳入课程实践,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价值观塑造的深度融合。
红色文化育人的三维资源整合路径
1.构建“课程+实践+环境”的立体化资源库
高职院校需打破学科壁垒,建立“模块化”红色课程体系。在公共基础课中设置“湖湘红色文化概论”必修模块,在专业课程中开发“红色基因与职业伦理”融合课程,如“工程伦理中的红色管理智慧”“红色医疗文化传承”等特色课。同时,依托“芳草计划”建立的数字文化平台,开发虚拟仿真实践项目,如“VR重走长征路湖南段”“红色文物修复模拟实训”等,使抽象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学习体验。
2.打造“政行企校”协同的实践育人平台
联合文旅部门、红色教育基地、文化创意企业建立实践教学联合体。通过“双师型”教师带队,组织学生参与红色遗址保护技术应用、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等真实项目。在服务地方红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将专业技能提升与社会责任担当有机结合。
3.建设“浸润式”校园文化生态系统
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实训基地建设,在智能制造实训车间展示“三线建设”时期的技术革新案例,在护理实训室呈现革命战争中的战地救护故事。通过“红色工匠讲堂”“技能大师话初心”等活动,邀请劳模、非遗传承人讲述红色技艺传承史,使专业学习空间成为红色精神传播的立体场域。
高职特色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
1.项目化教学中的价值观引领
以“红色文化+”项目为载体,将思政目标嵌入技能训练。如电子商务专业开展“乡村振兴红色助农直播”,学生在学习直播运营技术的同时,需深度调研革命老区产业发展现状;建筑设计专业承接红色纪念馆改造项目,在方案设计中必须融入对历史脉络的文化解读。这种“做中学、学中悟”的模式,使红色教育从理论灌输转向价值内化。
2.产教融合中的精神传承创新
与红色文旅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开发“红色讲解员”“数字文物修复师”等新兴岗位人才培养标准。在顶岗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完成“五个一”实践任务:撰写一份红色场馆服务改进方案、拍摄一部微党课视频、组织一次社区红色文化宣讲、解决一个技术应用难题、形成一篇职业精神反思报告。通过真实职业情境中的持续浸润,实现红色精神向职业素养的转化。
3.数字化赋能下的传播范式革新
运用“芳草计划”建设的湖南红色文化大数据平台,指导学生开展红色IP创意设计。动画专业开发“红色故事动态漫”系列作品,软件技术专业编写“党史知识问答”小程序,数字媒体专业制作“红色地图AR导览”。这些实践不仅提升学生的新技术应用能力,更使其成为红色文化创新传播的生力军。
长效保障机制的构建策略
1.建立“双螺旋”评价体系
将红色育人成效纳入教学质量评估指标,构建“专业技能达成度+红色素养提升度”双重考核标准。采用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在红色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深度,引入企业导师对学生的职业精神进行动态评价,形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模型。
2.完善师资协同培养机制
实施“红色导师培育工程”,组织专业课教师参与红色教育基地研修,聘请党史专家、革命后代担任特聘教授。建立跨学科教研团队,共同开发“课程思政案例库”,定期开展“红色金课”教学比武,促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迭代升级。
3.深化社会服务反哺机制
将红色文化育人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资源,如为乡村开发红色文旅规划方案、为企业定制红色主题员工培训课程。通过服务社会的实际成效检验育人质量,形成“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良性循环。
依托“芳草计划”实施红色文化育人,本质上是将职业教育规律与红色文化传承规律创造性结合的探索过程。高职院校需立足类型教育特色,在专业技能培养中厚植红色基因,在实践创新中激活文化记忆,最终培养出既有精湛技艺又具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工匠。这种育人模式的深化,不仅能够增强职业教育的文化软实力,更将为湖南实施“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使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持久生命力。
(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星辰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