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杨涛:授好三堂“金课” 让教育更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理论研究 | 2020-10-27 15:30:32
星辰在线 | 编辑:张妙波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在今年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全国广大教师用爱心和智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点亮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展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

  到今年底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相对贫困治理,仍然需要教育扶贫的精准发力。广大教师应保持安心、热心、尽心的从教定力,深耕三尺讲台、发挥“燃灯”之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讲授好三堂“金课”,增强育人实效,让教育更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授好“立志”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处于贫困地区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视野狭窄、心理自卑、志向不明等问题,对学生进行立志教育尤为重要。教师应通过言传身教、课程思政、主题教育、班团活动等多种方式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之志、怀图强之梦。一是修身自强。多维度开展励志教育、典型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等,引领学生树牢“自强自立”“勤奋笃实”“诚信实干”的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发展信心,锤炼高尚品格、练就过硬本领,矢志艰苦奋斗、努力成长成才;二是耕读兴家。引导学生传扬耕读传家、经世致用、崇文重教、尊师敬贤等湖湘优秀文化传统。通过家访家教、家风家训、家书家人等情感互动教育,传递“富不读书富不久,穷不读书终究穷”的道理,用文化“治愚”、用知识“兴家”,进而内化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长久精神动力;三是图强报国。引导学生将“个人梦”融入“乡村梦”“中国梦”,树立到西部、到基层、到乡村建功立业的就业观,激发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授好“增智”专业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广大教师在讲好思政课的同时要授好专业课,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使学问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重点关注贫困地区学生,坚持以爱育爱、以爱化人,让他们通过接受良好教育,得以用“硬核”学识武装自己,实现人生的华丽蝶变。一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增“学识”。广大教师要尽职尽责讲好每一课,主动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不断探索总结启发式、浸入式等教育教学方法,打造“聚人气”“接地气”的生动课堂,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丰富文化知识、筑牢专业基础;另一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强“技能”。广大教师要秉持师者匠心,与学生打成一片、一同研讨探索,手把手传授一流精湛的专业技能技术,使学生扎实掌握对抗贫困的“利器”,凭借“谋事之才”扭转家庭窘境。

  授好“力行”实践课。“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学以致用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更是寒门学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教师在丰富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授好“力行”实践课,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形成科学认知、合理思维,不断增强学习的内生动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着眼于躬身示范。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把讲台设在农村、社区、校外实践基地,不断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社会实践活动,树立模范榜样,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成长成才;二是着眼于开阔视野。充分运用展览馆、纪念馆等教育文化资源,鼓励青少年走出校门,走进图书馆、科技馆、文创馆、文化景区等进行研学体验,引导他们把“用手用脚的具体行动”转化为“入脑入心的系统认识”,在行走中遇见“更好的自己”;三是着眼于知行合一。利用教学实践环节和节假日带领青年学生深入社会,参加支农助农公益劳动、山区顶岗支教、脱贫攻坚实践调研、勤工俭学、爱心公益助学等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在实践中丰富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自我,让青春在知行合一中“拔节孕穗”,让梦想在磨砺中逐步变为现实。

  (作者系湖南省第59期中青班学员,湖南科技学院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长)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