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经验亮相2025全国生态日湖南活动

星辰在线8月20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文春燕 通讯员 李依露) 8月19日,2025年全国生态日湖南活动在岳阳召开。长沙县作为省级碳达峰试点代表,向全省展示了其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其系统性推进碳达峰工作的“长沙县经验”引发广泛关注。
近年来,长沙县紧紧围绕“双碳”目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在产业转型、能源调整、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先后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碳达峰试点建设工作更是成为撬动城乡品质、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有力杠杆。
制度创新:
政策体系引领绿色发展
长沙县以超前布局和制度创新筑牢“双碳”根基。早在2013年,长沙县便率先启动全国首个“零碳县”创建,并逐步构建起“1+1+N+4”的碳达峰政策体系,为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协同降碳提供精准蓝图。
2022年5月,长沙县率全省之先发布县域“GEP核算成果”,将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的千亿级价值量化,应用于生态补偿、绩效考核等领域,推动“绿水青山”生态价值可视化。此外,长沙县还积极探索绿色投融资模式,2023年成功发放全省首笔排污权质押贷款,截至2025年6月,全县绿色金融贷款余额近372亿元。
产业焕新:
低碳经济动能澎湃
三一重工18号厂房的智能生产线上,钢板加工全程由机器人操作,产能提升123%,能耗下降29%;广汽埃安实现53秒下线一台新能源车,背后是废水零排放的循环系统……
产业深度脱碳成为长沙县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长沙县通过构建“358”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打造低碳经济新范式,推动工程机械、汽车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截至目前,已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等示范企业超20家,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龙头企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日益完善。在能源领域,长沙县在全国首创“双核驱动”新型电力系统,建成全省首个车网互动充电桩示范点及“光-储-充-检”自治平衡台区,实现年减碳58万吨。同时,积极布局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建设完成电动汽车充电场站208个,充电枪4416把,涵盖了智能有序充电、光储充以及大功率充电等技术应用,实现“乡乡全覆盖”的建设要求,2024年长沙县成功入选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县。
生态共融:
绿色生活普惠共享
近年来,长沙县将绿色理念深度融入城乡建设和生态治理,成果惠及全域。建筑领域实现新突破,2024年新开工民用建筑100%为绿色建筑;公共机构节能成效显著,能耗、碳排放及人均指标持续下降,节约型机关创建率达94.2%;交通清洁化步伐坚定,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公交通村率100%”,在线公交中清洁能源占比高达91.2%,城区柴油公交车全面“清零”,其成功模式入选全国农村客运典型案例……绿色理念已然深度融入城乡肌理,成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长沙县的生态治理成果也十分显著。在生态碳汇方面,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0.2%,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7.16%。浏阳河、松雅湖分别获评国家级示范河流和“长江经济带美丽湖泊”。在环境治理方面,城镇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效突出,荣获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污水治理示范县称号。在污染防治方面,“五气共治”“五水共治”及工业污染治理计划得以深入实施,成效显著。此外,低碳理念更是通过干部培训、校园教育、社区宣讲及新媒体传播深入人心。
下一步,长沙县将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扛牢试点责任,通过强化统筹调度、健全机制、综合保障及严格监督考评,全力推动碳达峰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持续为全省乃至全国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星沙样板”,贡献“星沙力量”。
【来源:星辰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