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文艺 | 张波:碧云书屋

在湘鄂边界有一座山,叫黄山头。它横卧两省的两个县,西南头枕湖南省安乡县,足抵湖北省公安县,两县的口子镇都叫黄山头镇。其山不高,主峰海拔才286米,无法与锦绣名山比肩,但其美在孤,江汉平原延伸带近百公里无一山脉,广袤的水乡大地一山凸起,尤显巍峨和稀罕。“江湖数片白,黄山一点青。”是再形象不过的描绘。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山顶寺庙不灭的香火袅袅飘散,呵护着四季吉祥平安,也涵养着一方钟灵毓秀。碧云书屋就坐落离黄山头不远的黄土堤村。站在碧云书屋北望,黄山头的伟岸与秀丽扑面而来,满满的负氧离子、乡野的清风与宁静,让人心旷神怡,这也是碧云在老屋修造庭院别墅的动念之一:在外打拼数十载,也算功成名就,回归故土,远离城市的喧嚣,时常回家小度,清洗一下五脏六腑和世尘纷扰,为自己的余生加一份天然健康保单,还可以陪陪年迈的母亲多尽孝道,何乐而不为!
我与碧云相识已久。20世纪90年代,我在县公安局办公室从事文秘宣传工作,碧云当年就职《当代警察》杂志社编辑。因工作结缘,他寄予了我不少帮助,感激之外更多的是仰慕,他的散文写得漂亮,不少佳作登上名刊,还先后获得过两届丁玲文学奖,在湘军文坛占有一席之地。但我更钟情于他的日记体诗,仔细品读过他的两本诗集,看似平淡无奇,娓娓道来,却于落笔处画龙点睛,哲思凸显,诗意盎然,让人受益。我喜欢诗,偶尔下笔,曾尝试写他那样的诗,看上去简单,写出“诗眼”却很难,自觉不是此料,于是便放弃了。后因工作原因,我们一度联系较少,但他一直“住”在我心里,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朋友,见不见面、联不联系珍藏如故的那种。我知道他后来到《年轻人》《湖南书画》等杂志社任职,担任编辑之余笔耕不辍,出版过十多本诗文专集。我拜读过几本,感觉他的日记体诗歌越来越有诗味,写出了自成一体的大家风范,我愈加佩服他,不光是才情,更是他骨子里那份对文学的挚爱与坚持,把日子活成诗,保持内心的纯净和信仰。在当今物欲横流的世道,他和他的诗文,如一股涓涓清流,承载着真、善、美的生态因子,滋润着那些干涸、浮躁的心田。
有人说,当你默念一个人的时候,那个人也有感应,默念多了就会相聚。终于,在2022年初秋,在县作协的一次采风活动上,我见到了一直在省城长沙就职的碧云,他是作为安乡籍在外文化名人身份受邀参加活动的。那种一见如故的感觉甚好。他鼓励我担起作协重担,当好安乡发展的吹鼓手。他说他已年近花甲,准备退居江湖,回归家乡,并在老家修建了庭院,取名“碧云书屋”,想为家乡的文艺事业做点事。我听后大喜,紧紧握住他的双手。眼前的碧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玉树临风、帅气俊朗的哥,岁月赠予他的不止白发和皱纹,还有沉稳和睿智。但此刻最打动我的,是他目光里的坚定,以文化回报桑梓的情怀。我俩一拍即合,与县文联石概志主席商定,决定2023年在碧云书屋举办安乡县首届清明诗会,以后每年一次,邀请省、市知名作家和书画名家参加,旨在弘扬安乡历史文化,宣传推介安乡发展成果。
不久,一众文友顶着初秋炎热,受邀来到碧云书屋。一下车,碧云书屋便尽收眼底,整个庭院面积不大,但设计精致。透式围墙,院内一栋崭新的房屋,坐北朝南,只有一层,但高度达到了二层,现代都市别墅风格设计,独立于乡村农舍之中,格外显得大气。房屋前后栽种了不少花草树木,四季有花。拾级入屋,室内宽敞明亮,近300平方,五室二厅、一厨一厕,另设书房一间。书房内陈列书籍丰厚,文房四宝俱全,文墨清香。碧云不仅酷爱写作,还时常操练书画,称得上多才多艺。最引人入胜的是中国著名画家、湖南花鸟画大师熊大炎的巨幅花鸟画,赫然陈列于大厅中央,画作栩栩如生,室内花香鸟语,好不温馨。中南大学教授、中国楹联学泰斗余德泉等国家级书画大家作品登堂入室,琳琅满目。大家问碧云这些作品值多少钱,是否安装了监控。碧云笑而不答,引领我们走进房外南侧的菜园、果园地,他像作诗一样精耕细作,蔬菜、果树长势旺盛,才几升地,自给自足,从不打农药,吃得放心。一棵柚子树有一人多高,挂满了柚子,油光粉面向来者打着招呼。
走出院门,围墙的左上角镶嵌着“碧云书屋”四个隶书体大字,作品醇和温润、雍容典雅,字和框体均为棕色,在阳光熠熠生辉,直逼心灵。碧云为此煞费苦心,特意请到湖南省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著名书法家、百岁老人王超尘先生亲笔题写,其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围墙外是一条水泥硬化公路,以前是一条泥路,居民出行不便,碧云建房时把整条路修通了。近年来,他为黄土堤村和邻近的沙堤村争资争项累计达200万余元,修公路装路灯,造福百姓。当地农户都说:“搭帮家乡出了个文曲星,我们受了大益。”每次回家乡小居,碧云总爱串门,同乡邻们拉拉家常,特别亲切。
紧挨着公路的是一个约五亩面积的池塘。碧云介绍,虽经过了升级硬化,但不能称之为鱼池,只散养了几百尾鱼,专吃青草,不喂饲料,一为清洁水质,二为垂钓之乐,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割鱼草,剁成短草扔下去,然后站在岸边看鱼吃草,大汗淋漓后的神清气爽,好不惬意。他说这里面的鱼不好钓,野性足,搞不好连鱼竿都拉得对头断,但鱼儿的身材好,剖开肚皮里面干净,肉质鲜嫩,是精养池的鱼无法比的。我们围着水塘漫步,一边听碧云讲文坛趣事,一边感受鱼塘的独特风景。阳光尽情地洒在水面上,没有一丝风,水面有波纹的地方,有鱼儿游弋的身影,一群自由的灵魂,它们的诗作一定比我们更大胆、更自由,它们的字典里没有害怕二字,因为鱼儿的记忆只有七秒。一群小鱼在嬉戏,主人盼它们长大,然后吃了它们,它们却浑然不知,我们也一样,同样的宿命,珍惜当下快乐就好。水塘的周围种有近百株垂柳,碧云是诗人,他给水塘取名“百柳塘”,表达的是对故乡的依依不舍,寄予的是对家乡的美好祝愿。垂柳贴着水面,水塘含着垂柳,岸边的花木青草、塘角里的荷莲,构成一幅绝美的“百柳塘”水墨画。水塘往西还有一个荷塘,远看荷莲一体,绿荫蔽水,莲子采摘已至中期,有嫩有老,湘莲可口,各取所需。
对着院门的水塘边有一个六角亭,古香古色,是小坐品茗、休息观景的场所。亭子两边木柱上篆刻着一副对联,条幅为余德泉先生撰写:双塘菡萏泥无染,百柳婀娜线蕴情。横幅为著名书法家王友智老师题写:百柳湖边。文字书法皆为绝配。
午饭小酌,其乐融融。起身离开的一刻,我们为碧云的独具匠心所折服,为碧云书屋的落成而高兴,大伙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碧云书屋这个文学创作基地打造好,使之成为传播本土文化、助推安乡文艺的一个品牌。
在碧云的呼号奔走下,清明诗会得到安乡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县作协精心组织,在碧云书屋、汤家岗成功举办了三期清明诗会,2023年以“问安吾乡”为主题,2024年以“大地流彩”为主题,2025年以“千年期盼,游子归来”为主题,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书画等优秀文艺作品,展现了安乡深厚的人文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推介了安乡近年来的发展成就,为安乡打造百亿酱卤产业、回归经济等方面作出了贡献。活动邀请了数十名国家级、省级知名作家、书画家现场创作,为本土作家提供了学习交流的绝好机会。安乡清明诗会已经成为一个地域文化品牌,在百花齐放的文艺天地里占据了重要位置,而碧云书屋作为一种载体和纽带,也愈发展示出深远的文化影响力。
黄山头不仅是一座青山,更是一座承载千年文脉的风水宝地。拥有7000年历史的汤家岗遗址就在它的脚下。五言诗鼻祖阴铿、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东晋名士车胤……,一代又一代文化名人在黄山头生生不息的文脉里歌吟。如今,碧云书屋以它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一群人传承文脉,挑战孤独,追逐梦想,去攀登一座座文学高峰,为自己,也为这个时代!
【来源:星辰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