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患病率再次刷新,高达1:36,很多人对此一无所知

2024年4月2日,是继200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后的第17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是为了提高大家对孤独症儿童的关注而设立的,这群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也正在渴望被看见。
美国CDC2023年3月底公布的孤独症筛查数据显示,每36名8岁儿童中就有1名被确认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ASD),而早在几年前这个数据还是1/54。且《中国孤独症(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数据也曾显示:目前中国的孤独症患者已超1400万,其中0-14岁的孤独症儿童达300多万。
就在孤独症增势如此明显的情况下,唯嘉儿科发育行为儿科总是能听到来自家长无奈的倾诉:
家长:他只会点头摇头,不愿开口说话,久而久之幼儿园就没有孩子和他玩了。
家长:一般孩子三四遍能教会的东西,教他可能要重复好几十遍。
家长:与我不亲近,永远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了,叫不醒。
内向、智力障碍、情感淡漠...如此种种是大家打在这群孩子身上最牢固的标签,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孤独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记者邀请唯嘉儿科发育行为儿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颜华就从大家对孤独症的误区入手,让大家更加了解这群孩子的真实世界!
(唯嘉儿科发育行为科副主任医师颜华。)
并非如此。据2023年3月美国CDC公布的孤独症智商数据来看,智商<70分的约占37.9%,智商71-85分的边缘性智力(正常智力与智力低下之间)约占23.5%,智商>85分以上的约占38.6%。
虽然我国对此并没有公开的调查数据,但根据发育行为儿科颜华教授多年从业经验来看,来该院就诊、治疗的孤独症儿童智商<70分的约占1/3,属于边缘性智力的约占1/3,中等智商或更高的占1/3,与美国CDC数据差别不大。
颜华教授表示:多数孤独症孩子智力仍是正常水平,且他们的孤独行为是可以通过教育干预、训练与治疗而改善的。
从过往的诊断数据来看,男女确诊的比例为4:1,但经过深度研究,可以发现出现此数据可能是因为女孩更难被确诊孤独症。
《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学会杂志》的研究指出,孤独症男孩平均确诊年龄为5.6 岁,而女孩则是6.1 岁。加拿大的一份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女孩认知能力更强,所以会比男孩更晚确诊。
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的一项实验发现,女孩更容易被漏诊。
(实验数据。)
颜华教授表示:不要因为孩子是女孩,就认定她是害羞、内向,以至于失去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时机。
孤独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孤独症孩子通常会有社交障碍、言语交流障碍、感知觉异常、智力孤岛等特征。所以一方面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年龄增长,社会环境更加复杂,他们会因适应困难而倍感焦虑;另一方面,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我行为调整能力差,很难适应学校、社会、身边人对他们的期待,年龄增长则会更加故步自封。
颜华教授表示:孤独症孩子如果不加以治疗,他有可能终身停留在起始阶段,及时、良好的干预和治疗,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孤独症的症状和特征。)
经过大量个案和医学研究证明,孤独症是可以治疗的。
颜华教授表示:轻度ASD孩子经过高强度、长期、科学的早期教育、训练,大部分ASD孩子可以回归家庭、社会,他们一样可以上学、工作、成家立业。一些中重度ASD孩子经过长期的科学干预,症状也会转为轻度,能力会有明显提高,且干预得越早,预后效果会越好。
其实就算是我们,也会因为进入一家新公司、参加一个不熟悉的聚会而感到尴尬和无所适从,他们只是比我们更特殊一点。
孤独症孩子就像一颗孤独的星星,正在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慢速度旋转,但是再渺小的星星,也会有发光的时刻。
所以如果身边有孤独症孩子,请尝试用更加包容、和善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吧。
(宣传海报。以上图片由唯嘉儿科提供)
若有就诊需求,可关注“唯嘉儿科”官方公众号—点击下方“挂号服务”—选择“预约挂号”—选择中心门诊部-选择“发育行为科” ,亦可咨询人工客服400-965-2766。
了解更多育儿知识,关注唯嘉儿科官方视频号
行业 - 资讯
【来源:星辰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