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文化大讲坛郑佳明:解读青年毛泽东在长沙的十七年

绿色新闻 | 2021-03-27 23:13:14
星辰在线 | 作者:记者 唐茜茜 通讯员 易彬编辑:刘兆锐值班主任:陈思思值班编委:林之乐

(3月27日,第二十七期思贤讲坛特邀郑佳明教授现场为大家讲述了青年毛泽东在长沙的故事。)

(郑佳明表示,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动力是实践。图片均由通讯员 提供)

  星辰在线3月27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唐茜茜 通讯员 易彬)3月27日,第二十七期市民文化大讲坛在长沙图书馆隆重开讲。讲坛特邀郑佳明教授现场结合其拍摄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为大家讲述了青年毛泽东在长沙的故事。聚焦当时大动荡、大分化、大变革时代,年轻人怎样上下求索追寻信仰、开创事业,在长沙求学、工作的这段经历对毛泽东的思想、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广大青少年朋友可以从青年毛泽东身上获得哪些启示和激励?这是本次思贤讲坛探讨的主要课题。岳麓书院教授李兵担任嘉宾主持。

  讲坛伊始,郑佳明概述了毛泽东在长沙生活的十七年,并回顾了毛泽东在长沙活动的两大类型:一是读书生活,二是革命活动。在革命的实践活动中,毛泽东认识并解决了中国的问题。

  随后郑佳明提到,毛泽东思想转变的基础是读书求知。毛泽东把读书跟立志与追求真理结合起来,他曾经说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毛泽东说身心修养才能立志,一方面是要找真理,另一方面即“吾人立言,当以身心之修养,学问之研求为主,辅之政事时务”。

  郑佳明表示,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动力是实践,他强调要锻炼坚强的意志。他刻苦实践,锻炼身体,磨炼意志;他还强调要培养独立的个性,认为人要有主心骨,要有独立的人格。

  最后,郑佳明总结出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有三个:一是其人生观,从自我价值到社会价值,从实现自我到改造中国与世界;二是其价值观,从改良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到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三是其世界观,从维新主义到唯物主义,从传统文化为主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

  本次活动由中共湖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下,思贤书院、长沙银行、凤凰网湖南主办,湖南图书馆、长沙图书馆协办。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