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评论丨时评丨王光立:《界上听涛》的生命底色

绿色新闻 | 2019-03-19 23:13:20
星辰在线 | 编辑:张云荻

  有一句话说:我来人间一趟,是为了看看太阳。松林先生说:人间不能白来。(《六O后宣言》)这里提到的“人间”,从外在来说,就是我们日日所在的环境空间和我们所处的时代;从内在来说,我以为当指我们所拥有的生命。生而为人,我为什么来,我怎么活着。大意应当如此吧。

  读《界上听涛》,我感受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生命力量。松林先生将自己的世界展开在你面前,那里有他的追求,有他的呼唤,有他的意志,也有他的孤独。从诗里走一趟,唤醒的是我昏昏欲睡的灵魂。

  诗歌独具魅力的因素很多,《界上听涛》的魅力,我以为在于它的这一份独特的生命底色。

  一、英雄主义

  黎明洞箫吹岸柳/抖落星宿/天际队队驼友/黄沙古镇漠成坵/惯看白骨裸风露/沙棘遍漠秋(《昨夜佳人唱西楼》)

  这无疑是一部大片。天际遥远,大漠孤烟,黄沙弥漫,驼队一线。那线条分明的背影,深陷沙丘的跋涉,每一道都是强者的倔强,每一步都是英雄的决绝。白骨沙棘,更显示出英雄的悲壮色彩。

  这样的英雄主义,在《界上听涛》中是一种基本色调。英雄主义,使《界上听涛》如一部部大片。

  在《玉化的坚持》里,是:在黑暗里/在春光里/在思想者的案头/强硬地表达。

  在《山水冠绝张家界》里,是:我既然有石山的基因/我就不能泥泞成泥/自甘沉沦/任平庸踩踏/还自得其乐/爱石峰,就喜欢挺拔/喜欢高耸/喜欢风云际会的伟大、豪迈、冲动。

  在《玛瑙巷的遐想》里,是对豪情万丈的马蹄声远去的不舍;在《独立潮头向天笑》里,是对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的呼唤;在《白马湖的少年》里,是对青年精神的回望……

  生命可以多姿多态,英雄主义,是一种大格局。它摒弃平庸,追求伟大;它不惧孤独,甘心承受;它不愿停留,执意进取;它不是老气横秋,而是青春精神;它不会人云亦云,而以独立思考为自己的责任;它没有柔弱,没有拖泥带水,而喜欢果断的阳刚的表达。

  英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稀缺物。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小桥流水,也需要大河豪迈。

  二、故乡情结

  当《老家的大黄狗》在星辰在线广为传播时,松林先生向我们发出过一个疑问:触动了什么?

  忘记出处的一份资料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80%的人都出生农村,或从农村走出,那么可以说,我们的心里,都揣有一个故乡。它在弯弯扭扭的山道的那一端,它在小桥流水的那一头,一不小心,它就会在炊烟的香味里在春天的视觉里惹哭着我们。

  大黄狗是老家习见的景象,它的跑动的身影,它的热烈的吠声,都带着故乡的温度。我们被感动,是因为在《老家的大黄狗》里,看到了熟悉的生活。

  不仅如此,逝去的亲人,也让我们想起自己的上辈,想从他们的家乡话里,触摸到那一份不可能重现的亲情;

  那永远不变的土路,又让我们觉得时间的重复,让我们心痛生活的重复,从而对人生的意义起一些哲理的思考。

  它触动了我们,源于它接通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察觉了自身的无力、现实的不圆满和因之而来的伤感。我们从作者的吟诵里,看见了自己,完成了见天见地见自我见众生的发现和重新审视的过程。

  ……

  《界上听涛》的这种故乡情结,在《小时候,常常登上山顶》里,表现为对自己出生之地的眷恋;在《望乡》里,表现为对故乡难以抵达的惆怅;在《回望故乡》里,表现为对父母和家乡亲人的怀念;在《幸福为何突然遍体鳞伤》里,表现为对乡村民办教师的关怀;在《故乡的土路》里,表现为对故乡不能与山外的世界同步飞驰的忧伤;在《唐璜垧的古松》里,表现为对在祖先庇佑里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的喜爱……

  故乡,是中国人最深的文化基因。中国人历来重视自己的出生之所,远行几十年,也割舍不下对故乡的眷恋;时时要踏上故乡的土路,走进老去的木屋,而故乡,成为让我们痛彻心扉的牵挂;也成为我们即便走遍天涯海角,身体不能回乡,也要时时回望,也不肯、不敢遗忘的精神家园。故乡,让我们痛苦,让我们忧伤。也让我们人生向下延伸,找到根基;向上生长,找到力量。

  同根同源,使中国人读到思乡的诗,难免情动于衷。这,或许也就是我们能放下一些分歧,永远同心同力的原因之一吧。

  三、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在经典长诗《山水冠绝张家界》表现得最为充分不过:

  “阅读张家界,就如探究地球的涅槃进化

  “阅读张家界,就如感受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

  “阅读张家界,就如高唱中华英雄的死国慷慨

  “阅读张家界,就如唱诵华夏诗人大江东去的浪漫豪迈”

  可以说,在诗人笔下,张家界就是民族精神养成的象征。

  从山的成长史来看。

  作为整体的群山,它的养成史,从自身来看,有一个积累了数十亿年的能量、且自甘寂寞的涵养自我的过程;从外部来说,是砸碎封闭、摆脱地壳的束缚、顶破数十亿年压力的追求使然。如此的养成,整个过程,必有翻江倒海的精彩;如此养成,必然英雄伟岸,激情奔放,冠绝群伦。

  而从整体的山体孽生的每一颗石头,每一个石峰,虽然错过了惊心动魄的过程,却一律承袭了整体的张家界山在养成中带来的基因,因此决不会选择平庸的生存,它们同样高耸、豪迈、张扬着自然的伟力,像群峰一样,具有英雄的气场,并将这种气质拓展。

  这不就是可以翻译为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写照吗?

  对民族历史的自信。山的成长史也是我们民族历史的写照,历经艰辛的民族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作为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有着中华民族的刚毅英勇的文化基因。

  对时代追求的自信。如今,我们的民族迎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民族的一分子,在当下,我们要放下愚昧和沉沦,抓住机遇,与时代共同前行,成为敢立潮头向天笑的时代弄潮儿。

  对精神传承的自信。我们不需要登上山顶,借助山的高度来炫耀自己。真正的高度是把自己融进你所在的历史,在与母体共同成长中追求价值的实现。

  作品亦如人生,不同的底色成就不同的气象格局。《界上听涛》生命气象恢宏,我理解正源于以上打底吧。

  松林先生说:“文学需要创新,文学需要服务社会,文学需要主动承担社会进步的责任!”他的诗,让我们看到,他理解了,他说出了,他做到了!而且在诗歌之外,他更是那么一位有为的人!

  于此,人间没有白来。

  《界上听涛》的情怀是打开的,但我深知,囿于个人见识,我亦无法解得它的深邃,无法从它的全世界路过。凑成四句,聊致祝贺崇仰之意。

  巍巍雄山耸天际,

  潺潺灵水出索溪。

  最是故乡家国情,

  听涛界上英雄气。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时评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