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自在星辰丨140期丨雷运华:路漫漫而追谷山砚重归
星辰在线2018-05-31

  星辰在线5月31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边润鹏)闻名于宋代的谷山砚,却在民国后渐已失传。一位80后的邵阳小伙雷运华追寻历史长河而来,重新拾起这一砚文化瑰宝,要让谷山石砚再度得到认可。

(谷山砚第四代传承人,雷运华。)

  寻找谷山砚

  星辰全媒体记者来到位于望城丁字镇工匠小镇群内的谷山砚工作室,谷山砚第四代传承人雷运华正匍匐在工作台上,手拿一把小锉刀,一点一点地雕琢着一件以“雷锋”元素为主题的砚台,看得出,这方砚台已接近完工。

  “还要细细打磨,像‘雷锋’头像周边我要弄一点表皮肌理感,让整个形象更立体。”雷运华告诉星辰全媒体记者,这方砚台从构思到成型花了三个多月。

(“雷锋”主题的谷山砚,雷运华还需进行细细打磨。)

  谷山石,色淡青、纹如乱丝、扣之无声、得墨快、发墨有光。自宋代以来,谷山石即被视为制作砚台的最佳石材。民国之后,曾经很有名的谷山石逐渐落寞、萧条、渐已失传。一次特别的际遇,让雷运华寻到了谷山石砚

  85后的雷运华出生在邵阳,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雕塑系,学有泥塑、木雕、石刻多种技艺。对砚台的了解来于小时候爷爷写字时研磨,对雕刻的研究来于学校,对谷山砚的认知来于历史。谷山砚曾是湖湘四大名砚之一,却在现代已名声不显,少有人知。

  雷运华曾认真地探究了其中的原因,“民国时,受战乱影响,一大批谷山砚手艺人纷纷逃离长沙,另一部分则放弃制作,我的师傅正是如此。”而彼时的他一边研究其文化,一边开始寻找。

  毕业几年的雷运华仍是如此。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次偶然,雷运华在望城一位刻碑师傅口中问到了现在邓德安师傅的身份和住址,他的心中充满着火热。

(雷运华还原宋朝民间书生常用的最简单的素砚。)

  那是2015年7月的一天,邓德安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雷运华并得知其来意时的惊讶与不解,他祖上在谷山长大,一直以采石、刻砚为生,后因战争流离,再到他这一代已不做谷山砚多年,儿女又不愿学雕刻,心中那传承的念头早已淡去。“我一开始不想教他,不愿意耽误他。但这个小伙子很有想法,和我讲了很多他的研究和追求,反复说谷山砚这种文化一定要有延续。我一想,也就答应了。”

  雕刻的原理是相通的。雷运华是雕塑专业出身,后在湖南工艺美术馆五年一直从事雕刻行业,谷山砚的雕刻虽有差异,但于他而言却是不难,这也是他内心最为期盼的一件事。

(雷运华给砚台过细,进行“浸墨润石”。)

  从邓德安手中接过谷山砚的传承后,雷运华走得一如师傅心中开始预料的那般艰难。砚台的功能主要用于研磨,而多年来,谷山砚的名声不显,更多的文人墨客选用洮河砚、端砚、歙砚、澄泥砚,即“中国传统四大名砚”。雪上加霜的是,望城谷山石已禁止开采,现有的石材全来于当地居民的留存。

  让谷山砚再度得到认可,是雷运华与爱人陈晶的共同梦想。看得到,这条路比想象中更阻且更长,雷运华义也无反顾地在传统中继承,在继承中开始创新,走出他的倔强和骄傲。

  与石头交心

  制砚,是一门手工艺活儿。一凿一刻,沉淀的是匠人的时间和思念。谷山砚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工序繁多,有采石、选料、设计、雕刻、磨光等,其匠心独运之处在于设计。

  砚的设计要求“因石构图,因材施艺”,要充分利用石材的特质,这最能体现出手艺人的艺术审美与修养,还有创新能力。雷运华手中的这方“雷锋”谷山砚,正是传统与现代的一种交融。

(谷山砚雕刻工序中的“选料”环节。并不是所有的石材可作砚材。)

  “望城本身是雷锋之乡,谷山砚又在望城传承,两者的融合是创意也难点。”雷运华告诉星辰全媒体记者,“这个从酝酿到准备雕刻花了两个月的时间。”

  看似只是雷锋头像,外加“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背后却有更多的故事。“这个过程又叫‘采风,’我会去找他的故事,了解他的人生轨迹,了解社会对他的一个评价,去雷锋故居那实地走访,还有通过看他使用过的一些东西去了解。”

  如此长达两个月的构思才有眼前这方长方形的砚台,砚台右侧,从下往上依次排列几个年份,“如果了解雷锋的事迹,你会清楚想到这几个时间点分别对应雷锋的几个重要经历。”这是雷运华的一个思考,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还在砚台上勾勒一条“弧线”,使形象更突出,这种刀法过去也不曾有。

(“朱张会讲”谷山砚,运用了多种不同工艺。)

  又像“朱张会讲”这方砚台,表皮肌理感很强,他采用了线刻的表现手法雕琢朱熹、张栻二人,依照岳麓山的山势而行,用圆雕、浮雕、阴刻、留皮、肌理效果等工艺对表皮进行创意设计,再现了一段宋代发生在长沙的故事。这件作品花了两个多月。

  雷运华的工作室中摆列着十几方砚台,有宋朝民间书生常用的最简单的素砚,还有复杂精巧的蟠龙砚、描绘古诗词的山水画砚,线条清晰,玲珑浮凸,一目了然。每一方有继承有创新,每一方的手感坚密柔腻,温润如玉,这也是谷山石的一大特点。

(摆列在工作室中的几方谷山砚,独具匠心。)

  谷山石的硬度级为3,指甲硬度约2.5。雕刻时,一刀下去平滑无阻,雷运华说,“你刻完一刀,还想再刻一刀,一直刻下去。”这是他心中最有意思的一大乐趣。

  一块粗糙的谷山石经过打磨最终蜕变成一件汇集文化、历史、艺术的综合性艺术品,雷运华的心,一如它,走过十二年的沧桑,走过雕琢,最后有着谷山砚的温润与细腻,也有着谷山砚的淡定和从容。

  路漫漫而追

  在雷运华心中,在他查找过的谷山砚历史记载中,“谷山砚的发墨要好于洮河砚、端砚,但现在很多人不知道。”

  这种结论还来于一些书画家的评论,雷运华把谷山砚送过给他们体验。此外,这位谷山砚传承人还经常送作品参加一些展览,像望城文化艺术节、湖南农博会、深圳文博会等。

  反响不错,但现实的是,雷运华他们显然没有那个经济实力参展,“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实力去推广,或通过自己的渠道去送作品,或给名家们体验。”话听起来沮丧,雷运华的脸上却是淡然。

  好在,这不是他一人奋斗。妻子陈晶与他是大学同学,亦是石雕谷山石砚传承人,还有一位曾是湖南省工艺美术馆的同事陈宇佳,也是望城本地人。三人因谷山砚而志趣相同,共同有着一般人觉得另类的梦想,以及自我不一样的执着。

(除了喜欢钓鱼,雷运华还喜欢用自己制的砚台研磨写写字。)

  他们最多的时间和最常做的,不是在雕刻中,便是在准备雕刻的“采风”中。雷运华喜欢钓鱼,不是钓鱼本身,而是钓鱼时可以慢慢思考一些雕刻创意和可做的推广尝试。

  雷运华现在有谷山砚推广上的新想法,他准备在靖港古镇租下一门面,与铜官窑“全民玩陶”相似,来一个“全民玩砚”,让人认识文房四宝中的“砚”。

  由于现代书写方式的变革,上次在望城文化艺术节中,他发现,现在的小孩已经不认识砚台,或者以为砚台可“无中生墨”,可以说,这不只是谷山砚缺少被认知,也是整个砚文化的缺失。

(好砚配好墨,谷山砚的一大特点:发墨快。)

  他也在着手带谷山砚的学徒,“要让谷山砚更好地传承下去,至少在我们这一代不能断。”雷运华顿了顿,继续说,“我们也在想,并不是让这种文化产生多大经济效益,而是传播它,现在很多人可能不用,但必须要让大众和下一代认识这个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包括正确认识它在历史上的价值。”

  找准了方向,雷运华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不是一个单纯的手艺人,更像是湖湘传统老手艺的传播者和推广者,与石头交心,去发现去传播谷山石砚的语言。

  路虽漫漫,但生命的精彩,在于像雷运华一般,每个人有各自为之拼命努力的追求;生命的璀璨,在于用有限的人生去追求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不到最后,谁都无法给出答案。

(雷运华与星辰全媒体记者边润鹏的合影。图片均由星辰全媒体记者拍摄。)

  自在星辰原创报道 第一百四十期

  总策划:何旭

  执行策划:郑文新、王重浪、林之乐

  监制:何乐、王希文

  文/边润鹏 图/边润鹏 编/陈宇 校/罗罗君

【来源:星辰在线】

编辑:王议萱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