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部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湖南省花鼓戏剧院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小嘉正式荣登“国字号”传承人。(5月16日 星辰在线 点击查看详情)
(湖南省花鼓戏剧院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小嘉(中)正式荣登“国字号”传承人。资料图)
李小嘉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这是长沙的幸运,李小嘉所积极表演和传承的花鼓戏这个传统剧种,也应该藉此为契机,进一步打开花鼓戏传承乃至非遗传承的新局面。
花鼓戏的传承,需要更多符合新媒体传播需要的创新。人们说起李小嘉的名字,或许会觉得陌生,但是看到李小嘉照片,相信绝大多数长沙人都会感觉熟悉,甚至可能惊呼一声“这不是严婶吗”。“严婶”是李小嘉在方言喜剧《一家老小向前冲》中扮演的角色,这部方言喜剧,很多湖南人都看过,也一度成为当年的爆款的电视作品。李小嘉老师唱了几十年花鼓戏,只在专业演艺圈获得认可,而真正帮助她打开知名度的却是一部“无心插柳”的方言喜剧,让很多人倍感唏嘘。
其实,花鼓戏演员跨界参演方言喜剧,是花鼓戏演员为推广花鼓戏而主动求变的表现,它打破了常规,先让大家认识花鼓戏演员,再进一步推广花鼓戏,这是符合新媒体时代的新鲜表达。
可惜的是,在凭借方言喜剧而走入人们视野的李小嘉老师,还没有来得及宣传自己的主业花鼓戏时,就迅速被新一轮的新闻讯息所掩盖。本可借助方言喜剧打开的知名度来宣传花鼓戏,却错失良机,确实可惜。而李小嘉这次荣登“国字号”传承人,又一次引发热烈关注,借此来助推花鼓戏推广的常态化,引发更系统的关于非遗传承的思考,不可再错过良机。
应当努力推动花鼓戏走进中小学,成为长沙学子在课堂学习之外提升艺术修养的一个重要选择;要让花鼓戏成为一个有尊严并能够赢得体面收入的行当,花鼓戏不可能沉浸在过去的成功之中,要让花鼓戏保持活力,除了需要培养中小学生的兴趣,还要让20到40岁年龄段的青年骨干在创作和表演花鼓戏的同时,能够养得活自己。花鼓戏终究要投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者生存的尊严,而在花鼓戏真正重返群众视野赢得广泛关注之前,它需要政策的扶持,更需要媒体挖掘其艺术之美,花鼓戏创作者也要努力让花鼓戏更多地去反映群众生活,贴近百姓的需求,唯有如此,才可迎来新的生机。
在以花鼓戏为代表的非遗项目传承中,老一辈花鼓戏表演艺术家需要更多展示机会,要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参与和从事它,引领中小学生来了解和拥抱它。老中青三代人共同努力,非遗的文化魅力才可如美酒一般,历久弥香。
【来源:星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