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十九大精神进企业)张轶昌:金融与实体经济是利益共同体
星辰在线2018-02-12

  新华网北京1月31日电(记者 朱军平)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党中央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是对金融领域的根本要求,是指导金融改革发展稳定的行动指南,是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

  近日,新华网“十九大精神进企业”报道记者走进金融领域,对话中国光大银行海口分行行长张轶昌。

  新华网:十九大报告站位高远、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报告提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您如何看待金融和实体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

  张轶昌: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实体经济的发展随时都需要金融资金的支持和金融服务的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借助于金融;实体经济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金融发展依赖于实体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的支撑,金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金融与实体经济是利益共同体,金融机构要“回归本源”,突出主业、强化服务,发挥固有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金配置等优势,坚决防止“脱实向虚”,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支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把更多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在根本上为实体经济“解渴”。只有金融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互促共进、共生共荣,国民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光大银行海口分行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发展号召,紧扣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结合海南省产业发展特点,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一是主动对接海南发展战略实施和重大工程建设,在省重点项目、民生工程、重要港口、机场交通枢纽建设等领域的投放信贷资金约130亿元。二是积极运用债务融资工具,累计为6家海南本土企业发行债务工具金额152.5亿元。三是实施“有扶有控”的差异化信贷政策,为海南汉地石油、民生管道燃气等重点企业重大技改、产业升级改造授信8亿元;为个别困难企业办理贷款展期,帮扶企业度过经营难关,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四是提高绿色金融服务能力,为海南大学图书馆节能改造、三亚青田水厂供水扩建工程以及三亚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项目提供6亿元信贷支持,在促进海南省经济建设的同时,助力提升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五是加大对信用卡业务的资源倾斜力度,秉承惠民原则,围绕“衣、食、住、行、娱、购”等各方面与省内各类商户开展多种形式的营销活动,积极引导、刺激居民消费升级,截至2017年末,光大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已突破110万张,透支余额77亿元。六是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开展智慧农贸市场项目,在海口金贸文华农贸市场等地投放智能电子秤设备,全面提升支付感受,同时解决肉菜溯源问题。七是紧跟海南省政府步伐,积极参与棚户区改造,2017年代发棚改项目资金157亿元,为海南省内拆迁安置居民提供了驻点发卡、金融知识普及、贷款咨询等一系列便民金融服务。通过以上等等措施,为省内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全面、高效、优质的综合金融支持,也推动了我行资产负债规模及营业收入上了一个新台阶。

  新华网:未来金融改革发展的方向是回归本源、强化监管。您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张轶昌:“回归本源”目的是让金融工作能够回归服务好实体经济的正轨,“强化监管”目的是要创造一个公平公正规范透明的环境。回归本源的实质是要求金融的发展“脱虚向实”,强化监管则是要求将业务摊在阳光下,一个强调了金融机构的自律,一个强调了外部监管的导向,都具有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方面,强化重点领域监管约束,有益于督促银行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另一方面,过去在金融创新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存在一些监管的空白和盲点,比如资管行业的发展存在影子银行、监管套利等,增加了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需要更加有效的统一监管来识别和化解金融风险,整治金融乱象,为实体经济发展带来更好的支撑。

  当然,“回归本源”与“强化监管”需保持动态平衡的关系,监管制度和政策的设计要以市场为基础,能够考虑到金融机构的利益诉求,具有前瞻性、包容性和灵活性,要确保金融机构在合规的前提下,鼓励大力发展金融创新,平衡好创新与风险之间的关系,让金融机构具有自律遵守监管制度与政策的自觉性,使监管真正有效,让监管对于被监管者而言更有震慑作用,引导和监督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近年来,海口分行在注重业务稳健发展的同时,严格遵守监管新规要求,积极开展“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检查及南部常规审计等内外部各类检查,及时发现和化解疑似和潜在风险,不断整改各种瑕疵和问题。通过积极支持房地产“去库存调结构”,牢牢把握住房的居住属性,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大房地产贷款分析及风险防控力度;牵头组建债委会,稳妥推进去产能去杠杆;协助陵水、屯昌、文昌等市县加快垃圾焚烧项目的投融资,并从严控制对不符合产业政策、高耗能、高污染以及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等措施,在回归本源、强化监管方面逐步开拓了一条平衡发展之路。

  新华网:十九大报告指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您认为如何构建风险管理体系?

  张轶昌:防范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我行按照“全面、全程、全员”的原则,建立健全风险内控三道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严密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一是将表内外各类风险全部纳入管控视野,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二是重点加强业务管理、风险合规、内审监察“三道防线”建设,强化一道防线的风险防控主体责任,二道防线的统筹、督导、审核作用,三道防线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三是充分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手段,依托各类监测预警模型,加大案件风险隐患排查力度,开展员工异常交易行为飞行检查,有效揭示和防范风险。

  通过以上风险管理体系,2017年我行现金清收数额超过了年初表内不良本金余额,连续两个季度保持对公不良率为零;全年零售不良率为0.58%,不良余额为4582.46万元,均创分行历史最好水平,在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确保了发展的质量。

  新华网: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创新方面做了哪些尝试?取得了什么成果?

  张轶昌:创新是海口分行的优良传统和内在基因。

  对内,我们紧紧围绕“四化”转型方向,以创新引领发展,努力实现创新强行。分行为此成立了创新委员会与专项创新基金,在符合金融创新“三个有利于”的监管原则下,鼓励行内对产品、服务、管理、科技方面的创新。比如在业务流程上,尝试将科技支撑前移至业务条线,直接面向市场快速反应;在管理上尝试建立多支专营团队进行重点市场拓展;在产品上,尝试将部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通过标准化、线上化的改造,结合数据运用使整个业务链条达到“在线办理、实时放款”的效果。

  对外,我们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支持省内政府部门及各类企业参与互联网的各项进程,以及在实体经济领域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支持经济建设与服务民生。比如我行与海南省图书馆合作,创新“金融+文化”的跨业合作模式,共同建设“海图光大社区书屋”,通过社区银行金融服务和文化服务的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金融服务的同时提供丰富的文化阅读资源。目前双方在光大银行海口分行社区银行内建设了社区书屋11家,涵盖海口、三亚、琼海和儋州四地;书屋藏书量逾2万册,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务文化生活,为海南省建设“书香海岛”、推广全面阅读提供助力。此外,我行已参与并将持续跟进“椰城市民云”项目、三亚市住建局房产交易中心及物业维修项目等,致力于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多角度、全方位助力国际旅游岛建设,促进我行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的同时,为建设美好新海南贡献力量!

【来源:新华网】

编辑:张云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