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三位不同年代湘剧人为“戏曲进校园”打CALL 期待更多娃娃演员
星辰在线2018-01-11

(冬季的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排练厅内有些阴冷,退休老戏曲家谭亮凯(左)在耐心细致地矫正着湘剧新角江喻旺(右)的一板一腔。)

  (登台就要精益求精,每一个细节体现的都是戏曲演员的操守。)

(“我将我半生所学毫无保留传承于你。” 以上图片均由星辰全媒体记者 丁木村/摄)

(知名花鼓戏艺术家王萍也力挺长沙“戏曲进校园”活动:“要让孩子们重新认识传统戏曲,爱上传统戏曲。”资料图)

(在长沙市戏曲进校园试点工作启动式上,由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专业艺术家带来了湘剧经典折子戏《打猎》。资料图)

(戏曲课本剧《将相和》改编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文,由长沙的小小戏曲表演家们精彩演绎。资料图)

  星辰在线1月11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刘佳 丁木村)冬季的长沙,位于湘江边不远的长沙剧院街边,老街坊们悠哉地和着不远处传来的唱段,摘着菜心涮洗着锅碗瓢盆。街坊们说:“在这里住久了,湘剧已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离不了这戏声,越听越有滋味。”

  几年前,湘剧还是个冷门行当,许多年轻人甚至从未听说过这门戏曲,更谈不上了解。近年来,一部部经典湘剧剧目相继登上国内外各大舞台大放异彩,让很多老长沙人自豪的同时,也让许多长沙年轻人恍然:原来我们还拥有这么好看的传统戏!

  在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星辰全媒体记者见到三位不同年代的湘剧人,与他们共同聚焦长沙传统戏曲的保护与传承,让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生机,让越来越多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爱上长沙腔调的戏曲。

  “学湘剧很苦,以前我们在戏班子,每天天没亮就早起练功,好不容易能登台了,收入却很微薄,也没地位,就是个‘戏子’。” 回忆“唱”着走过的这大半辈子,谭亮凯很有感触:我们的传统精粹不能断,老一辈传下来的东西要一直传下去。

  “让传统戏曲走进校园,是非常好的保护和传承方式,但有一点就是,一定要有趣味性。” 谭亮凯觉得,现在的小孩子,身边好玩的事物太多,如果让他们对传统戏曲扣上了枯燥乏味的帽子,那么这门艺术精粹就会很难延续下去。

  作为近年来长沙市湘剧院培养的众多优秀青年演员中的一员,周帆由于对经典传统剧目《拜月记》、《李三娘》、《琵琶记》等的出色演绎,越来越受青睐,也多次走出国门传播传统戏曲,将湘剧的魅力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我们湘剧中有许多的曲牌名,随着时间的流逝,流传下来的越来越少。希望通过戏曲文化进校园的形式,让一些流传下来的曲牌名得到更加广泛地传播,成为让孩子们朗朗上口的‘童谣’。”

  今年刚满22岁的小伙子江喻旺来自农村,小时候奶奶带他去看戏,他第一眼便迷上了,“那声音、那姿势、那扮相、那服饰,在年幼的我看来是那么地美。”这一眼便决定了他的艺术之路,十年来他不畏艰苦、潜心学习,今年还成为了长沙市校园戏曲进社区的特邀湘剧演员,让孩子们感受戏曲的欢乐。

  世界“媒体艺术之都”这一称号,是唱了一辈子戏的谭亮凯从没想过的国际荣誉,是让年轻一辈湘剧演员周帆、江喻旺眼前一亮的金字招牌,湘剧无疑也为这份殊荣贡献了一己之力。“当然是很兴奋!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长沙媒体艺术发展的认可,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平台:朝向世界的这扇窗已经被轻轻推开,而我们需要更用心用情将戏唱好,也需要更多的小戏曲演员们一同登台,展现传统戏曲的勃勃生机!”三位湘剧演员动情地说。

      相关链接:明天,“00后”的奇妙戏曲之旅即将上演

(点击进入专题)

作者:记者 刘佳 丁木村 编辑:陈诗雨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