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在2018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星辰在线再次来到北京,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京湘籍人士等畅谈收获、描绘未来,讲述他们的“长沙故事”。
【人物名片】
鄢福初,湖南娄底新化人,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改革新感受】
(鄢福初接受星辰全媒体记者采访。)
80年代初,刚刚20出头的鄢福初来到长沙,当时长沙大街小巷涌现出各种大大小小的歌厅,歌厅文化红极一时。八九十年代,鄢福初经常和哥们一起出入在琴岛、蝴蝶大厦,听欧阳胖胖的主持,看奇志大兵的相声,“感觉确实和我老家的小县城不太一样,毕竟是省会,歌厅里面一杯茶都贵些。”
随着时间的发展,长沙的文化基础设施不再局限于那几座歌厅,三馆一厅、梅溪湖国际艺术中心,以及最近对外开放的湖南省博物馆新馆,无不在向世人昭示着这座城市的文化潜力。
【现场选点】
2017年11月29日,经过整整五年的修整,湖南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作为湖南响当当的文化地标,新馆的全新起航,为更多的人更好地了解湖湘文化、感悟湖湘精神提供了绝佳场所。作为文化厅副厅长,鄢福初一眼便选中了这里。
(视频由星辰全媒体记者 舒展/摄制)
【主人公自述】
(鄢福初讲述长沙文化变迁。图片均由星辰全媒体记者 舒展/摄)
故事:再现一个“活辛追”
在湖南省博物馆开馆之后,我们遇到一个难题:如何更好地通过活着的艺术,展现千百年前的西汉文明,让马王堆的文物“活”起来?为此,我们组建了一个课题组,专门研究“打造一个旅游版本的辛追”。
最终我们确定了用京剧的形式,辅助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让一个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辛追娭毑呈现在观众面前。由于在历史上关于辛追的记载极少,我们遍阅史料,辅助对湖湘文化的深入追寻,一个个性火辣、敢于担当、心怀天下的湘女形象,逐渐成型。
在这个过程中,光对剧本我们就来来回回修改了无数遍,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维若也是长沙人,他对每一个细节都精心打磨,这些都是对湖湘文化的诠释和展现,也正是通过这种艺术展现,湖湘文化在创新中得到了传承,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创新传承:湖湘文化有足够的自信
湖湘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敢为人先、经世致用,经过岁月洗练,“中兴将相,什九湖湘”。这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爱国精神、家国情怀,我们应当有足够的自信,湖湘文化能在新时期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走出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
既然是新时代,就一定要有创新,这本是湖湘精神的内涵之一。湖南这些年的文化事业发展朝气蓬勃,湘绣、瓷器等非遗文化光彩夺目,动漫产业持续占领高地,归根结底离不开“创新”两个字。
2018年1月份,“湖湘风华湖南文化创意展”在西班牙马德里开幕,有三件东西非常受大家的欢迎:用湘绣制作的齐白石名画、画有马王堆帛画的雨伞和湘绣工艺制作的草木染,这些小小的文创产品,都是将湖湘文化元素创造性地融汇到产品之中,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未来:长沙在高雅艺术发展上下功夫
我用30年时间,见证了长沙文化变迁。如果说30年前的歌厅文化是长沙百姓茶余饭后最好的娱乐,那么现在,高雅艺术是时候进入寻常百姓家了。这些年长沙发展迅速,文化基础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完善,但这远远还不够。
30年前,长沙200万人口,那些简单的歌厅娱乐足以满足大家的需求,现在,长沙近800万人口,增长了好几倍,现有的剧场、剧院远远不能满足大家的文化需求,所以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我建议加强县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很符合长沙的实际。
做文化,也需要解放思想,运用好市场的作用。随着市民素质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家对高雅文化的需求也在增长,未来的文化市场一定是高雅艺术为主流,长沙作为世界“媒体艺术之都”,更应当用好这块金字招牌,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让更丰富的文化生活飞入寻常百姓家。
(星辰全媒体特派记者 林之乐 岳珊 王希文 胡晶晶 舒展 北京报道)
(点击进入专题)
【来源:星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