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为,男,湖南籍十九大党代表,中石化巴陵石化总经理。
湖南的石化产业,现有16万从业人员,860余家生产厂家,如何实现创新?作为一家湖南的石化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实现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这次现场聆听的十九大报告,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坚定不移地走“创新”这条路。
(视频。星辰全媒体记者 丁木村 舒展 摄制)
(中石化巴陵石化总经理李大为。)
“报告代表了全国8900万党员的心声,描绘出中国未来几十年的美好蓝图,令人振奋,令人鼓舞,令世界瞩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中石化巴陵石化总经理李大为在湖南代表团驻地接受星辰全媒体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道。
“作为一名国企代表,我对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感触颇深。”湖南的石化产业,现有16万从业人员,860余家生产厂家,如何实现创新?这是李大为一直在思考的迫切问题。
国有企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成为经济发展之路上的双刃剑。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国有企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贡献,但当时的工厂和公司设置的结构框架不能适合现在高效节约的作业体制要求。
肩负责任和使命的李大为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在仔细研究了十九大报告之后,始终觉得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缺一不可。
“站在新时代的当下,面临新的风口,我们必须在国有企业的制度上做创新。”李大为说,运动员想要跑得快,就得瘦身健体,显然,国家经济发展要想实现轻装上阵,是要清掉一些包袱的。对于巴陵石化来说,根据中央的精神,按照现代化管理的标准,向外资或者民营或者西方较好的适应现代化管理体系靠拢,让员工在公司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干部能上能下,这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尽管在国有体制内实现起来很难,可还得撸起袖子加油干!
(作为十九大代表,李大为在党的十九大会议期间,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企业“创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大为说,党代表来自基层,也要回到基层,“作为党的十九大的历史见证者,我一定会将这段时间的所想所感所悟传达到位,贯彻落实好大会精神,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实现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大为在湖南代表团驻地接受星辰全媒体记者采访。图片均由星辰全媒体记者 丁木村/摄)
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我们现在不是落后生产力了,而是全球制造业大国,可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还需要加强,那么现在更需要积累新的技术来实现强国,在技术创新方面,加速培养一批科技人才。”李大为对于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不得不说的是,当下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充分全面,技术转化还不彻底,国有企业仍处在两难境地。
“实现产业链做大做强,迈向高端,一定要通过技术进步才能实现。通过技术创造新的消费,这就是我们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原来的跟跑变成领跑,让别人接受你生产的东西。”李大为决心将优化国有经济布局这张宏伟蓝图绘到底。
可技术进步到底该怎么做呢?李大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首先要做的是实现传统产业升级,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传统产业迈向高端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下子PASS,以保证就业率和巩固转型基础,发展国民经济。其次,在生产过程中,尽量或者全部采用绿色环保原材料。“这几年国家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大,下发各类政策,民众都是支持的,实际上国企也是支持的,因为国企没有偷排减排的冲动,有了严格的环保政策,所有的企业就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李大为说,三是要简化科技转化生产力的环节,多出台一些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促进转化。
李大为说,巴陵石化作为一个民族企业,需要带头来实现转型升级,同时巴陵石化也是湖南石化产业链承上启下的环节,需要转型来带动上游下游,力争把下游用户带到湖南来,形成石化产业链的聚集。“我们也有决心,巴陵石化在省委市委的领导,在湖南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下,越做越好,让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