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高举秋收起义革命精神火炬,奋力谱写“建设‘两个中心’,进军全国十强”新篇章
智慧浏阳2017-09-19

奋力谱写“建设‘两个中心’,进军全国十强”新篇章

——纪念湘赣边界秋收起义90周年

中国共产党浏阳市委员会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爆发。枪炮震天,旌旗猎猎。起义部队一路向西挺进,目标直取省城长沙。因敌强我弱,部队途中受挫,前委会只得临时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9月19日,三路起义部队集结文家市。当晚,前敌委员会在里仁学校召开会议,作出了一个事关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决定:根据客观情势,暂停攻打长沙计划、部队沿罗霄山脉南移、寻求立足点。该决定实现了起义部队的战略转兵。从此,中国革命开始走上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这是中国革命战略的伟大转折。浏阳因此成为一个决定中国革命道路和方向的地方,浏阳党组织和人民对秋收起义的重要贡献也永远闪耀在中国革命历史的长河里,革命先辈们的不怕牺牲、勇于进取的革命精神,成为了浏阳人民奋勇前行、开拓创新的动力源泉。

  一、浏阳力量

  浏阳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进攻的重要地区,以浏阳工农义勇队为主组成的第三团是起义部队的重要力量。1927年的秋天,这支在红色热土浏阳孕育出来的革命力量,在毛泽东的带领下,迸发出了奋勇杀敌不可阻挡的磅礴之势。

  浏阳中共组织彰显领导力量。到马日事变前夕,中共浏阳县委先后在东南西北四乡建立了21个区委, 共有1760名党员。大革命失败之后,县委并没有停止斗争。5月底,县委依照秘密临时省委会攻长沙的统一部署,发动和组织了四万农军集结永安,兵分两路向长沙进发;7月,浏阳工农义勇队奉命转移湘赣边境及参加南昌起义,随队而行的县委书记潘心元等县委干部,始终坚持对这支武装的领导,并指挥这支武装的行动;8月,潘心元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辗转来到安源,与中共湖南省委取得联系,汇报了平浏工农武装的情况,并参加在安源张家湾召开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军事会议;在白色恐怖下留在浏阳坚持斗争的邵振维、郭祝遐等共产党人,得知中共八七会议精神和新省委的工作安排后,立即组织地下武装,积极准备秋收暴动;张家湾军事会议后,潘心元机智引开团丁,掩护前委书记毛泽东安全抵达铜鼓第三团驻地,组织和领导秋收起义。

  浏阳工农武装凸显骨干力量。在农民自卫军、工人纠察队基础上组建的浏阳县工农义勇队,成立时就有700多人枪,是浏阳人民的第一支革命武装。马日事变后,这支武装曾是数万农军围攻长沙的骨干。之后,工农义勇队转移湘赣边境,并奉中共中央的指示,与平江的工农武装开赴江西参加南昌起义。在获知南昌起义部队已离开、无法追赶时,部队转移到湘赣边界的铜鼓县休整待命。紧接着,中共八七会议决定在湘赣边举行秋收暴动,这支武装被编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成为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基本队伍和重要力量。

  浏阳人民群众构筑后盾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浏阳人民在大革命的浪潮中,激发出了高昂的革命热情。工人、农民、青年、妇女都建立了各自的组织,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之中。1926年8月,召开了浏阳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随即成立浏阳县总工会。此时,全县成立区工会21处,行业工会32处,工人会员7417人。9月上旬,浏阳县农民协会成立,全县设21个区农民协会,将大多数农民组织起来;9月底开始,县农协在县农讲所轮训农会领导骨干300多人,同时,还选派了300多人分别到省农协、湘江学校和省农讲所学习。1927年2月,全县第一次共青团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共青团浏阳地方执行委员会,团组织有了较大发展,全县建立了37个支部,团员达2300人。2月中旬,全县首届妇女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浏阳县妇女联合会,各区、乡也先后成立妇女联合会,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全县大多数妇女都加入了妇联组织,会员增至5万余人。组织起来的各界群众,在浏阳各级中共组织的领导下,以满腔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掀起了浏阳大革命的浪潮。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为反击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在中共湖南秘密临时省委发动的农军围攻长沙的行动中,浏阳的工农群众一呼百应,短时间内就组织起了四万多人参加。

  二、浏阳转兵

  从白沙到东门,从上坪到文家市,在浏阳这块热土上,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完成了从进攻城市到转向农村的战略转兵,从而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方向、开辟了新道路,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

  面对挫折,果断决策会师文家市。按照中共湖南省委的决定,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9月9日爆发。第一团从江西修水出发,向长寿街进攻,10 日占领了平江县龙门厂。这时刚收编的邱国轩部突然叛变,在金坪对攻打长寿街的第一团发动突然袭击,致使第一团腹背受敌,损失 200 多人,团长钟文璋失踪,部队被迫向浏阳转移。第二团在安源起义后,在 12日和16日先后攻克醴陵、浏阳县城,但因国民党正规军集中优势兵力反攻,几乎全部溃散。第三团于11 日在铜鼓起义,先后占领了白沙镇和东门市,但在 14 日遭到强敌包围,被迫向浏阳上坪撤退。这时,起义队伍已由原来的5000人锐减至1500 余人。鉴于三路起义部队均受挫折,14日晚上,毛泽东在上坪召开第三团干部会议,主张放弃原定攻打长沙的计划,暂时向江西萍乡方向转移,并以前委书记的名义通知起义各部队到浏阳文家市集结。同时致信湖南省委,建议停止执行长沙暴动计划。19日,各路起义部队按要求集中到了文家市会师。

  力排众议,实现伟大的战略转兵。19日晚,毛泽东在浏阳文家市的里仁学校主持前委会议,讨论起义部队受挫后的进军方向问题。师长余洒度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有人认为那是“鸡蛋碰石头”,主张改变原定计划。在前委们争论不休的时候,毛泽东拿着一份地图,指着湘赣边界山形最宽的部分,形象地说:这块像眉毛一样的地方,是罗霄山脉中段,适宜做我们的落脚点。毛泽东有理有据的分析,得到了起义部队总指挥卢德铭的支持,会议最终决定按照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这一果断决策,为工农革命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毛泽东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做出了转兵的重大决策,从而开辟了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巧做比喻,坚定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9月20日清晨,工农革命军指战员1500余人集合在里仁学校操坪上举行会师大会。毛泽东坚定地对大家说:我们为了反抗敌人的血腥屠杀,继续完成革命事业,必须坚持斗争到底,舍此再也没有第二条活路。要和反动派做斗争,就一定要有枪杆子,过去我们的失败,就是吃了没有抓住枪杆子的亏,因此,一定要有革命的武装。这就要求我们队伍里的每一个同志,都要有远大的理想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毛泽东满怀信心地指出,这次秋收暴动,虽然打了几个小小的败仗,受了点挫折,这算不了什么!我们好比是一颗小石子,只要团结紧、发力狠,总有一天要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毛泽东通俗易懂的讲话,瞬间吹散了笼罩在战士们心头的迷雾。赖毅(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一团排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回忆说:“大家听了毛主席的讲话,心里亮了,有奔头了。”

  三、继往开来

  90年前,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高举新旗帜,选择新方向,探索新道路,建立新军队,是改变中国革命之方向,乃至改变中国之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作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地和参与者,我们更应该把秋收起义烽火当明灯,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继往开来谱写新篇章。

  要坚持真理,坚定信念。秋收起义是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共产党人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置于绝处而求生的奋力一搏。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高高地亮出共产党的旗帜,勇敢地与强大的反动势力斗争,即便是在起义部队遭受挫折的危急关头,仍然坚持斗争,不言放弃。这些力量和勇气来源于他们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信念的忠诚坚守。为共产主义奋斗,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誓言,更是经受住流血甚至牺牲的考验。今天,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和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仍然需要坚持真理,坚守信念。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只有不忘初心,我们才能继往开来。

  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的斗争中,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注重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为人先,开拓创新。在起义的发起之初,毛泽东就提出要打共产党的旗帜,从而保证了党对起义的领导;在起义连连受挫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果断决策实行转移,从而保存了部队的有生力量;在部队何去何从的抉择时刻,毛泽东客观分析敌我形势变化,又果断决策实施转兵,从而走出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新道路。当前,浏阳继续深化改革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拿出胆识和勇气,而胆识和勇气源于对客观规律的科学把握,源于对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我们要学习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立足实际,大胆创新,敢于实践,勇于改革,用创新的思维破除思想上的壁垒,用创新的理念开拓前进的方向,用创新的方法化解改革中的难题,全力打好浏阳深化改革攻坚战。

  要不怕牺牲,敢于担当。秋收起义是一次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在严酷的斗争中,在纷飞的战火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不怕牺牲,敢于担当。为了革命利益,毛泽东对认定的事情便大胆去做,即使受到处分也勇于承担;为了起义成功,指战员们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生死搏杀,“且将点滴血和泪,浇遍天下自由花”。 正是这种不怕牺牲、勇于担当的气魄,铸就了秋收起义之魂。新时期,我们要把这种伟大气魄融入到日常工作中,要强化想为、敢为、勤为、善为的行动自觉,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实干担当的精神状态,切实为推动浏阳持续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人民是胜利之本,依靠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力量之源。秋收起义中,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使起义得到了劳苦大众的支持。在起义遭受挫折,部队仅剩1000余人时,毛泽东仍然坚信,在全国特别是湘鄂赣粤四省千千万万工农群众的支持下,“小石头一定能够打烂大水缸”,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地处革命老区的浏阳近年来创造性地发扬光大党的优良传统,努力做好群众工作,充分依靠群众力量,大力推进各项建设。今后,我们要继续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凝聚共促跨越的正能量。要继续把亲民利民、共建共享作为重要遵循,坚持替民解忧、为民谋利,做到顺应民意、汇聚民力,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从而调动全市上下共谋发展、投身发展的积极性。

  秋收起义已经过去了90年。90年前毛泽东在浏阳文家市的英明决断,是一次改写历史的决定,更是一次走向胜利的决策!90年前秋收起义在浏阳的风雨历程,已融入浏阳历史的画卷;秋收起义所彰显的革命精神,已镌刻在浏阳人民的心中。我们要不忘这段历史,弘扬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浏阳“建设‘两个中心’,进军全国十强”而努力奋斗!

作者: 编辑:王议萱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