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彭小云:每一寸建设用地都值得认真期待 每一份良田沃土都值得用心守护

理论研究 | 2020-07-06 16:09:47
星辰在线 | 编辑:张妙波

  近日,我省土地管理工作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成为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的“香饽饽”,社会反响良好。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一揽子土地管理新思路、新举措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把土地“利用前门开得大大的,审批过程搞得快快的,监管后门关得紧紧的”,切中每一个环节要害,全面实现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尽最大限度充分利用好三湘大地上的每一寸建设用地,保护好每一份良田沃土,传递出了湖南践行“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信心和决心。

  土地利用前门开得大大的,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抓手,项目建设如果不能“落地”,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坚决落实“六稳”、“六保”的大背景下,项目“落地”显得尤为关键,事关全局。

  我省本轮土地“新政”最大的变化是,以往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是由省里分配给地级市,地级市再分配到县(市、区)。市县能灵活分配的土地指标少之又少。今年,按照中央和自然资源部统一部署,国家下达的土地指标由省级统筹使用,只要符合土地报批条件的项目,市县均可上报,不受计划指标限制。新增建设用地跟着项目走,前门开得大大的,从源头激发了土地利用的活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省供地数量不降反升,1-5月,我省共批准用地总面积11.49万亩,同比增加60.49%,常益长铁路、张吉怀铁路、靖黎高速公路等10个重点项目获国务院批准,用地面积3.38万亩,同比增加303.83%,建设用地“应保尽保”,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审批中间环节搞得快快的,进一步优化全省营商环境。在前门开得大大的前提下,全省土地利用的审批环节做到了“应审尽审、限期供地”,将省级以上重点项目全部纳入“绿色通道”,省和市县两级协同高效联动审批,审批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由原来的“卷等人”到了现在的“人等卷”。审批速度大幅度提升,但地方政府供地和企业用地的速度如何加快?我省创造性探索出了限期供地和用地的承诺制度。今年4月1日开始,各地在新报批土地时必须出具土地供应承诺书,同步承诺供地时间,否则不予审批。到期未供地且未按要求整改的,撤销批文,腾退的用地指标收归省级指标库统一处置。用地企业也要做出承诺,对因自身原因造成土地低效利用和闲置的,由当地政府依法按程序收回土地,自愿纳入土地市场诚信黑名单。

  从审批、供地到用地,畅通了产业项目及时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从源头控制了闲置土地产生的同时,极大地节约了企业时间、人力等成本,对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改善政企关系,提高政府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有重要意义。

  监管后门关得紧紧的,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耕地保护制度。“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多年来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我省的土地执法监管者们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干得罪人的事情,从问题土地的发现、管理、处置,制定了一系列铁腕措施,从今年起,全省每月聚焦新增的撤批土地、闲置土地、违法用地三类问题土地,逐宗研究处理,做到月处理、月处置、月清零。

  牢牢抓住“限期”这个牛鼻子,一月一调度,既避免新的闲置和违法,又有效消化了存量的闲置和违法。这种精细化的管理,真正有效关上了后门。同时,在耕地保护方面创造性提出“两个占补平衡”工作理念——用地报批占补平衡、动态监测占补平衡,通过这些政策落实,湖南省连续19年实现耕地占卜平衡,鱼米之乡的耕地保护工作当仁不让的走在全国前列。

  (作者系中国自然资源报湖南记者站记者)

【来源:湖南日报】

标签: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