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两学一做”先进典型⑧】为了更多“折翼天使”的明天
星辰在线2017-07-29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这是一座有着光荣历史的学校,1908年创建,至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

  (校园内“精诚、亲爱”的校训,自建校之日起便未更改。)

  (张海迪等身残志坚的世界名人雕像,是校园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星辰在线7月29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王希文)盲、聋、哑、智力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在这些孩子出生之始,便已“折翼”,也许他们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交流、行走,完成一些复杂的任务,从事需要进行严谨思考的工作,但是,他们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也有喜怒哀惧,也能明辨是非,也懂人生无常,也向往美好的明天。

  在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有500多位这样的孩子,学校的教师们日夜呵护着孩子们的成长,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学校启智部主要承担智力障碍学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工作,2016年单独建立启智党支部,15名党员教师成为支部的“中流砥柱”。

  (孩子们的教室,整洁干净。)

  (教室一隅的党员班主任老师的办公区域。)

  (孩子们留在教室走廊上的画作。)

  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星辰全媒体记者来到学校教室,已经是暑假,安静整洁的教室内,孩子们留在墙壁上的图画,展示着他们心中的童真。让人惊奇的是,每间教室的一角,总会空出几个位置,用绿植拦起来。

  “这里面是党员班主任老师的办公区域,我们规定每位党员班主任必须在教室内与孩子们同吃同住同上课。”启智党支部书记薛海涛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特殊孩子需要的并不多,班主任老师能陪在他们身边,这种呵护是无法替代的。”

  无法替代的呵护,不仅仅局限于本校的孩子,那些重度残疾不能上学的孩子,也成了各位党员教师们日夜牵挂的“天使”。

  (资料图:裴良铭(左)与帮扶的孩子在一起。)

  (资料图:裴良铭的儿子(左)正在教帮扶孩子学英语。)

  (孩子的父亲在帮扶日志上写下:“我儿子很喜欢裴老师。”)

  裴良铭是启智支部的一名普通党员教师,在学校开展的“送教上门”结对帮扶活动中,主动联系了一位远在开福区沙坪镇的重度残疾患儿,“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上学,我每周六都会按时到他家里去做2个小时的义务家教。”

  裴良铭家住长沙县星沙街道,开车到孩子家要1个多小时。其实,每周2个小时的义务家教,不长。但风雨无阻,连续坚持了2年的时间,就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了。

  “我儿子每到周末都忍不住问我,怎么老是没有时间多陪他,有一次去家教我顺便也把他带上了,他终于明白自己的爸爸是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裴良铭觉得,这样的坚持,也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方式。

  这样的送教上门,启智党支部已经连续坚持多年,15位党员教师带头参与结对帮扶,其他的教师踊跃参与,有的还同时负责好几位孩子,一共有80多位重度残疾未能上学的孩子接受了他们的帮助。

  在裴良铭的帮扶日记上,孩子的父亲写下了一句句感激的话语,这成为了裴良铭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我相信,这也是所有参与其中的教师们坚持下去的理由。”他笑着说。

  (教学楼走廊上,都会有这样的一根木栏杆,是方便行走不便的孩子扶着走的。)

  (墙壁上留着孩子们清扫教室、自己动手参与活动的图片。)

  (资料图:学校的孩子们。图片除资料图外,均为星辰全媒体记者 王希文/摄)

  其实,整日与这些孩子们打交道,偶尔心情烦闷,是无法避免的。如何排解?党支部一位入党积极分子李菁菁惊讶地发现,一些老党员居然用抄党章的方式来要求自己。“一开始我觉得很不可思议!这样不是会更烦吗?”李菁菁用了一个夸张的表情来强调她的惊讶。

  正因为惊讶,李菁菁决定自己也试试,在老党员教师的开导下,她也开始抄党章。“真的能从中汲取到满满的正能量,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越发感觉自己一定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这是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党建工作围绕学校发展,服务教育教学,深入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纳入日常考核,正是抓住了党建的牛鼻子,党员教师们提升了认识,挺在前面,为了更多的孩子,更好地成长,大家甘于奉献,我们始终相信,这些孩子,也一定不断成长,成为有用之才。”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总支书记聂兵说。

点击进入专题

作者:记者 王希文 编辑:陈贝贝
用户评论